运用PDCA循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用PDCA循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会
【摘要】 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根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质量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的方法。经过这一循环以后, 作者根据结果制定下一个PDCA循环, 当结果达到目标时则对计划中所确定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标准化, 进入下一个控制循环(SDCA)当结果未达到目标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切实有效落实护理工作,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运用到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监控过程中。层层落实, 不断改进, 巩固成绩循环往复,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意识, 达到以及健全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使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系统性, 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反复循环, 促进了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110
PDCA循环管理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护理质量管理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广泛性、持续性、协调性和复杂性[2-6]。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 如何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确保护理安全, 是作者的实际管理问题。本科于2012~2014年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 发现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促进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1 PDCA循环管理法
1. 1 人员组成及计划阶段(P) 本科为心脏血管外科专科病房, 开放床位30张, 护士14名, 科内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
5名护理师组成。根据本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管理标准, 进行本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监控, 旨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安全。根据护理部制定的10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目标, 并根据目标将计划分为:①护理质控项目:将护理质控的内容分为病区管理、优质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管理、护理安全管理;②人员质控项目: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5个小组, 由5名护理师担任组长, 全科护士都参与不同的质控项目, 实行人人均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层级管理, 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控制能力;③制定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及措施:各质控护理质量小组, 根据本小组所管理的护理质控项目和护理部的质控标准以及本科室实际情况, 制定出可行的护理质控
目标。
1. 2 实施阶段(D)
1. 2. 1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病区管理、优质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责任, 事事有标准, 做事有依据, 切实把好护理质量关。
1. 2. 2 实施规范化培训:注重年轻护士培养, 坚持岗位练兵, 强化基础, 锻炼技术, 紧抓服务。注重培养护理骨干, 鼓励外出进修学习, 引进新的护理方法及技术, 按护理工作要求每年进行50项护理操作, 分月进行培训和考核, 并有全年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 根据科室情况制订专科的理论及技能操作的培训和考核, 加强基础理论和技能。
1. 2. 3 落实工作制度化:每位护士必须按照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及各项诊疗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做到每项工作有程序、有标准、有依据。
1. 3 检查阶段(C)
1. 3. 1 定期检查:按质控计划的5个小组, 每周五定为工作质量专项检查日, 各质控小组按各项质控标准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评分。
1. 3. 2 随机检查:各质控小组组长随时对各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评分。
1. 3. 3 护理部每月1次质控检查记录、评分。
1. 3. 4 每月1次科室质控会议:根据当月各组检查结果, 以及护理部检查反馈情况, 进行汇总。对不合格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1. 3. 5 检查科室内护理人员质量:由科室主任组织, 每个月制订科室内护理目标, 依据科室具体情况进行计划性、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制订, 全面分析科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实施中具体的问题, 通过集体讨论分析改进措施。
1. 3. 6 检查科室的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组织开展, 以相关标准作为对照, 评价科室的护理实施质量, 对护理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记录, 分析其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探讨有效解决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监控, 并进行详细记录, 在总结会议上进行集体分析。
1. 3. 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