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阿特伍德英语论文分析.ppt

发布:2017-07-22约5.4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译介;二、国内研究现状;;三、国外研究状况; 早在70、80年代,海蒂·麦克弗森(Heidi Macpherson)和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 Showalter )就预言,在阿特伍德研究中女性主义方法很快将成为非常突出的事实。1975 年,安奈特·科隆德尼(Annette Kolodny)使用阿特伍德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和《浮现》来探讨女性生存的状态。唐娜·杰士登伯格(Donna Gerstenberger)和弗兰克·戴维(Frank Davey)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阿特伍德的语言,戴维认为阿特伍德的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她有意使用男性的声音来解构男权主义。 90年代的阿特伍德研究更多的是从精神分析学层面来解读女性意识的,如香农·海杰(Shannon Hengen)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权力: 精选小说与诗歌中的镜像、反思和意象》运用精神分析法审视女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用自恋隐喻来论证贯穿始终的镜像主题。;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阐释阿特伍德作品中对各种经典文本的重构也是一个重要视角。莎朗·罗斯·威尔逊(Sharon Rose Wilson)是用原型批评理论研究阿特伍德比较有成就的评论家,她认为传统的经典文本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一般都是消极和程式化的,而阿特伍德则通过改写这些经典,将话语权交给了女性,从而重新评定了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童话性政治》(1993) 这部书中挖掘出了“小红帽”、“白雪公主”和“强盗新郎”等童话原型。在其新作《当代女性小说中的神话和童话故事:从阿特伍德到莫里森》(2008)中,威尔逊认为阿特伍德的原型角度和出发点是女性身体,她认为:“这种性别战争往往可以在女性身体上展开,而且在神话和童话互文中描述出来。” ; 除女性主义视角外,阿特伍德文本的政治文化阐释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在反乌托邦这个观点上,学者们主要将视角聚焦到《使女的故事》、《羚羊与秧鸡》这两部作品中,如曼纽尔·本杰明·贝克(Manuel Benjamin Becker)的《阿特伍德反乌托邦的形式和功能》(2008) ,该书通过社会中的通讯科技对人的监视这一现象来分析阿特伍德反乌托邦小说中的社会是如何实施对个人的控制的,而豪威尔斯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剑桥指南》中通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视野:〈使女的故事〉和〈羚羊与秧鸡〉》(2006)一文指出这是两类差别很大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个是批判集权制的,一个是反思科技知识滥用的,应该分别对待。 同时,阿特伍德还是个自觉的民族主义者,她对加拿大民族地位和文学处境十分关心,并为改善此种困境而积极努力,海杰在《走向渐近的国家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她对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更多的关注。 ;Five Ways of Looking at The Penelopiad Coral Ann Howells;Atwood: Strong myths never die. Sometimes they die down, but they dont die out.They double back in the dark, they re-embody themselves,they change costumes,they change key.They speak in new languages, they take on other meanings. 阿特伍德: 神话不会死亡。它们有时会隐退,但不会消失。它们通过改变服装、改变情节来再次表现自己,它们用新的语言表述新的内涵。 《珀涅罗珀记》是对《奥德赛》的重构(Gothic version),但它关于珀涅罗珀的身世、婚姻的取材并不限于《奥德赛》。它用珀涅罗珀的自我辩白和十二个被吊死的女仆的声音来架构故事,阿特伍德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奥德赛》并没有把故事交代的严丝合缝,那些被绞死的女仆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Negotiating with the Dead ; 在《奥德赛》中,英雄们把流血牺牲看作是光荣的事情,但他们依然渴望鲜血能在死去的躯体中流淌,哪怕只是一会。同样,《珀涅罗珀记》中的鬼魂也想与人间世界有联系,而阿特伍德使用了诙谐的戏拟方式,让他们通过招魂术或互联网来与真实世界接触。 同时阿特伍德也写出女鬼(珀涅罗珀、十二个女仆、海伦等)之间的关系,虽然用的手法是具有戏剧性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