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6转染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MIr-126转染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肢体缺血是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肢体组织缺氧坏死。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管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其中miR-126在胚胎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miR-126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血管形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是促进血管新生的重要基因。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转染miR-126来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探究miR-126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染miR-126来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探究miR-126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并为肢体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实验设计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空载体组、miR-126组、miR-126抑制组。
2.实验方法
(1)小鼠肢体缺血模型的建立
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依次腹腔注射氯丙嗪、胺碘酮和地塞米松,然后行全新鼠经后动脉的结扎手术,制作小鼠肢体缺血模型。
(2)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将小鼠复苏后取出骨髓,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和血细胞,再将骨髓进行细胞培养,收集骨髓内皮祖细胞。
(3)miR-126的转染
将骨髓内皮祖细胞分别进行转染,转染前将骨髓内皮祖细胞按组分类,分别为对照组、空载体组、miR-126组、miR-126抑制组。
(4)血管新生的观察
在小鼠肢体缺血模型后,分别观察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的新生情况,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镜下观察,同时检测相关组织指标的改变。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计划通过miR-126转染骨髓内皮祖细胞来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同时探究miR-126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影响。预期结果是,miR-126转染后,能够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同时改善小鼠肢体缺血后的组织功能,为肢体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五、研究意义
肢体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miR-126转染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小鼠肢体缺血后血管新生,将为肢体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