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节机械效率2课时的测量导学案.pptx

发布:2022-07-11约1.8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效率的测量 【出示目标】 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会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跟踪练习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第87面,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           、    、        ;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         ; 3.计算总功的方法:          。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安装滑轮,记下钩码所受的重力G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    教师点拨 我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没有考虑摩擦的因素. 跟踪练习 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h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学习指导二】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自主预习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跟踪练习 自主预习 阅读第87面内容后完成下面填空: 1.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2.                    ,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 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教师点拨    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例如:一个组装好的滑轮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则其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此时的额外功(提起机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对越小;当然,由于机械间的摩擦而造成的额外功并不会减小. 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跟踪练习 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  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   W乙,η甲    η乙.(均选填“>”、“=”或“<”)         跟踪练习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  (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的?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N) 动滑轮重 (N) 拉力 (N) 钩码上升 的高度(m) 测力计移 动的距离(m) 有用功 (J) 总功 (J) 机械效率 (%) 1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2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3 6 0.5 3.3 0.2 0.4 ① ② 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