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时机械效率(一)教案.doc

发布:2020-02-24约1.1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次备课9月 6日 总第4课时 二次备课 五、机械效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2.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再探动滑轮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机械效率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有用-----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 功W总 -----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2.三者之间的关系: 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 公式: 4.对于实际机械,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故η<1。 例1 当打水的水桶不小心落入井里后,要设法将水桶打捞出水井,在打捞起水桶的同时,水桶中剩余的水也被提起。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被提高过程所做的功为有用功 B.水桶和桶内的水被提高过程所做的功为有用功 C.克服水桶的重所做的功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例2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N,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lm.求: (1)有用功和总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四、课堂练习: 1.课本P22 1、2 2.工人师傅常采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着斜面把重力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实际拉力F=1200N.求: (1)该工人师傅所做的有用功;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课后反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