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与考点精练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全国)解析版.docx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与考点精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壹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自幼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1912年,他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1916年中学毕业后,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
朱自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1919年,他开始发表诗歌,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清新明快,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21年,他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1922年,他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的广泛关注。之后,他的创作重心转向散文,写出了《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早期代表作。
朱自清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贡献。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他还是一位坚定的民主战士,积极参与各项民主活动,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朱自清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坚定地在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宣言上签名。同年8月,他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贰
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情形:①兴趣选择;②问题选择;③目的选择;④方法选择。
选择示例:
1、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
2、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
3、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就不妨回过头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4、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阅读的,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5、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比如《经典常谈》,从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每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这样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
6、但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这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
要点梳理
要点梳理
叁
【题目解读】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重点介绍了作者所观察、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等;同时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生活习惯等。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一部关于昆虫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法布尔通过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获得了大量关于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将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创作背景】
《经典常谈》这部书创作完成于1942年初,此时正值朱自清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
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虽处于抗战的艰苦条件下,却始终坚持着学术自由,追寻着科学真理,英杰辈出,朱自清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史,朱自清的老师胡适先生,曾于1923年在北大《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阐述了“整理国故”的理念,提倡以科学的精神保存国粹,系统地研究国学。从内在联系以及这部书的精神内涵分析,《经典常谈》这部作品也传承了“整理国故”的思想。
【整体把握】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