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说课稿苏教版必修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规律,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化学符号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特别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掌握判断化学反应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理解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状态的关系。
举例:通过具体反应(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焓变的概念,并通过计算实例强化对焓变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区别,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复杂反应的能量计算。
-将抽象的热力学概念与具体实验现象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举例:在讲解吸热反应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吸热反应在吸热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吸热反应的实验现象,如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在应用盖斯定律时,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反应路径进行计算,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路径选择的策略。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筒、试管、酒精灯等)、实验药品(酸、碱、盐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化学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相关视频、动画、实验数据等。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板书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如燃烧、烹饪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应过程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规律的兴趣。
3.用时:5分钟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2.通过实例讲解焓变的概念,并展示焓变计算公式。
3.讲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验现象,如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引导学生分析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状态的关系。
5.讲解盖斯定律,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复杂反应的能量计算。
6.用时:20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判断反应类型、计算焓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4.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4.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
3.教师总结,强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讨论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进行节能减排。
3.教师总结,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4.用时:5分钟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
3.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规律,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焓变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并计算简单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如燃烧、中和反应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验。
-学生在计算焓变时,提高了化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中,提升了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思维发展:
-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热力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验现象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时,增强了环保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