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品德初中三年级课件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pptx

发布:2020-02-28约1.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课第二目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违宪行为受行政处罚(罚款、拘留等),或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法律责任行政违法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违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主刑法律责任犯 罪刑事违法受刑罚处罚(严重违法)(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罚金)附加刑严重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只违反了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特征)刑罚当罚性(犯罪的法律后果)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1.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的危害性不大,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2.违反的法律不同。犯罪违反的是刑法,一般违法违反的是除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区 别3.受处罚的方式不同。犯罪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受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相同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有可能演化为犯罪。联 系: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选择: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违法一定犯罪②犯罪一定违法③犯罪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④违法必受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围绕着“在食品中放入添加剂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同学们进行了探究。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中放入添加剂的行为触犯了食品安全法,是犯罪行为。 B.滥用添加剂,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C.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是犯罪行为。D.在合法范围内使用添加剂,不是违法行为。CA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案例再现某明星因涉嫌吸毒被捕。在被公安机关询问时,他还交代自己曾容留他人吸食毒品4次。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两千元以下罚款……(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刑 法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B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小金:“他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小忠:“他的行为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③小丽:“他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④小萍:“他应受到刑事处罚。”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根据这组漫画所体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并回答。例 这组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可能演化为犯罪。我们要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律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远离违法犯罪。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1.不良诱惑的表现:2.不良诱惑的危害:(1)对青少年:影响身心健康,使青少年荒废学业,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等。(2)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等。3.抵制不良诱惑的做法:(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采取科学的方法,如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等。(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雅的生活情趣。黄、赌、毒、“法轮功”邪教;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诱惑还包括吸烟、酗酒、网吧、酒吧、游戏厅、营业性歌舞厅等。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学习检测:1.选择:据调查,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溺网络的占85%。这告诉我们(?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该拒绝上网B.网络世界很精彩,沉溺其中在所难免C.要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互联网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影视剧充满色情、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没有钱了就去抢劫、盗窃,走上犯罪道路。(1)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了哪些启发?(2分)不良诱惑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自律,坚决抵制不良诱惑。(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几条建议。(3分)国家要依法严格治理文化市场,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保护,使孩子远离不良诱惑;学校要重视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