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鲁教版《抵制不良诱惑_预防违法犯罪.ppt

发布:2016-11-05约2.48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项目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二个项目。是在承接第一个项目“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知识,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求知欲和模仿力强,对自己的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可能滑向严重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影响自身的发展。另外,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 :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 :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再加上刚刚学习法律知识,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又存在哪此密切的联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学理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主动参与情境体验,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感知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进行创造性学习。 六、说教学设计 一、新闻发布 二、情境导入 三、合作探究 四、收获园地 五、实践作业 六、课堂检测 七、板书设计 4分钟 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2分钟 由学生描述苹果的溃烂过程:有一个烂点,逐渐增多,直到全烂。学生感悟苹果溃烂的原因。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 :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 :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合作探究 30分钟 板块一【认识法律】 材料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5条规定: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 第(一)条规定: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教师或学生补充其他规范和法律案件 板块二【以案说法】 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的魏某结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游手好闲的“朋友”,开始学会吸烟,喝酒。由于经受不住朋友们的盛情,他还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钱花的越来越多,父母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便开始小偷小摸。多次“拿”超市的饮料。文具,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被公安机关拘留。小偷小摸仍不能满足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7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元得财务。一次,他行窃过程中,被人当场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找出划分的依据。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 ? ? 犯罪 行政制裁 ? ? 民事制裁 ? ? 一般违法 联系★ 相同点 受到的处罚 社会危害程度 触犯的法律 ? 案例回首 板块三【以法导行】 1、案例引申《魏某的故事》。 说一说:魏某有哪些不良行为? 谈一谈: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呢? 2、人生AB剧 放学回家的路上,方昊和冯刚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3折优惠招牌,方昊禁不住对冯刚:“走,进去玩玩, 今天我请客”。冯刚会······ 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表演出来 3、感悟魏某----反思自己 “扫雷”监督卡 我身上的不良行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