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成语故事3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鲤鱼跳龙门成语故事3篇
鲤跃龙门,又称鲤鱼跳龙门、鱼跃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区。以下是XX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鲤鱼跳龙门成语故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鲤鱼跳龙门成语故事·1
?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今洛阳下辖县)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从此,每逢暮春季节,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著黄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门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化龙飞升的禹门叫「龙门」,「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意即如此。
传装中,常以龙头鱼身的鳌鱼来表现「鲤跃龙门」的典故。本堵表现滚滚江浪中,鲤鱼在龙门下吐津迫,而跃过龙门成龙的鳌鱼,展翅欲飞冲天的模样。
鲤鱼跳龙门成语故事·2
【成语】: 鲤鱼跳龙门
【拼音】: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解释】: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鲤鱼跳龙门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举例造句】: 鲤鱼跳龙门,一个接一个;木船上险滩,一波盖一波。 ★梁上泉《水运图》
【拼音代码】: lytm
【用法】: 作宾语;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英文】: The carp has leaped into the dragons gates.
【成语故事】:
浊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流到中原一带,特别是孟津以东,渐渐息了野性变得平缓起来。这里河床宽阔,水位较浅,流速减缓,泥沙下沉,日照充足,生物繁多,营养丰富,正是黄河鲤鱼的乐园。
一群鲤鱼正在浅滩处悠哉游哉地消闲戏耍,领头的是一条叫阿金的公鱼。这条鱼游梭形身躯的两侧闪烁着粼粼金光,脊暗似黛,腹白如玉,尾点朱丹,游动跳跃特别矫健有力。阿金一声招呼,鱼们迅速聚集在一起。阿金说:“我有个想法,提出来大家看能否实行”它见大家频频点头让它说下去,就接着说“我们长年生活在这风平浪缓,温暖暖舒适食物丰足的地方,虽说无忧无虑,但从未经历过惊涛骇浪的洗礼,也从未见过外面的精彩世界,这样安安稳稳平平庸庸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听说南面有座龙门山,阻断了伊河的流水。禹王治水时凿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峡谷中水位陡然升高,风大浪急,鱼们从此通过就被抛向空中甩到峥嵘的岩石上非死即伤。但山南面水清石秀,草肥花艳,百鸟和鸣,我们何不去闯闯风浪,跳跳龙门,或许能进入一个奇特的天地。”鱼群中三分之一积极赞同,踊跃参加;三分之一随声附和愿意跟随;三分之一知难而退游到别处去了。
阿金带领着伙伴们从孟津河口游入洛河,又从洛河游进伊河,终于到了龙门山下。
这龙门果真凶险,怒涛排空,礁石嶙峋,难以通过。阿金鼓励大家跳过去,可是面面相觑,谁也不敢。阿金大声说:“我先试试,你们接着来!”说完尾巴一摆纵身跃起奋力向前,但很快它就跌入急浪,随即被浪头甩到左边的岩石上。阿金顾不得疼痛稍作喘息又一跃而起,这回跳得更高,狂风卷动乌云伴随它前进,但还是没有跃过龙门,又跌落在右边的礁石上。腹部一阵剧痛,鲜血殷殷流出,阿金心想,决不能就此止步更不能后退,一定要拼出最后的气力甚至生命再搏击一回,即使不成功也死而无憾。它调整了一下姿势,辨识清楚方向,腾身而起,全力飞窜,突然一团烈火在身后熊熊燃烧起来,马上就要烧到尾巴。全部潜能在危机时刻骤然迸发,阿金拼命飞窜,最后几乎失去知觉,在风云的托浮之下缓缓下落。
恢复知觉以后,阿金睁眼一看,已在龙门之南的碧水之中。空中蓝天丽日。岸边鸟语花香,水下传来阵阵仙乐,一位拄着龙头拐杖的老者来到它身边。老者笑吟吟地说:“我是东海龙王,特来祝贺你跳过龙门,欢迎你成为我们龙族的一员。”说完用拐杖一指,阿金觉得浑身酥软,骨肉消散,魂魄飘飞,渐渐地一切又聚拢起来。阿金睁眼一看,老者已不知去向,而自己已经不是黄河鲤鱼了,竟然变成了一条能叱咤风云的`金色飞龙。但它仍然没忘记自己叫阿金,也没有忘记同来的伙伴们。
一条金龙腾云御风越过龙门又回到山北,它看到有几条鲤鱼正在跃跃欲试,有些还在等待观望。它大声叫道:“伙计们,我是阿金!”大家瞠目结舌,阿金赶紧解释说:“我跳过龙门就变成龙了,你们也来试试吧。”本来就跃跃欲试的几条先后跳跃飞窜,但都没有成功,跌落在龙门两侧的岩石上,头破血流,只好退了回来,从此头上落下一个黑疤,据说黄河鲤鱼头上的黑疤就是这样得来的。
后人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