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分配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一 判 断 题
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CB=-( )
题10图 题11图 题12图
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BC=—M/2.( )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 )
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
19. 图示杆AB与CD的EI,相等,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AB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CD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
1. 图示结构汇交于A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则AB杆A端的分配系数为: ( )
A.
B.
C.
D.
题1图 题2图
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 )
4/11
1/2
1/3
4/9
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
A. 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
B. 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
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
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
题3图 题4图
4. 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
A. CAB=1
B. CAB =1/2
C. CAB =-1
D. CAB =0
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
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
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AB:()
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
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
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AB =3i时,杆的B端为:()
A 自由端
B 固定端
C 铰支承
D 定向支承
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
A 一定是近似解
B 不是精确解
C 是精确解
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9.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
A 固端弯矩
B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C 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
D 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
10.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
A 固端弯矩
B 远端弯矩
C 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
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
11.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 )
A. M
B.
C. -M-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