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地理标志 常德香米 第3部分:种子繁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编写说明.pdf
《农产品地理标志常德香米第3部分:
种子繁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目的意义
常德香米是由高档优质常规籼稻“农香32”稻谷精加工
而成,2018年2月12日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
记证书编号:AG102334)。农香3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
AF6-82/R80///AF6-82×R80/三合占//农香16选育出的高档
优质籼型常规中熟中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15009)。该品种品质优、产量
较高、抗性较强,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开发前景广阔。
为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农香32水稻新品种,制定与实
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常德香米第3部分:种子繁殖技术规
程》是确保农香32水稻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稳定并优化,
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强抗性,推进种子繁殖技术的规范
化、标准化及大力开发常德香米的需要。
1.2任务来源
项目来源于常德市农学会下达的《关于2020年第三批
团体标准制定项目立项的通知》(常农学会〔2020〕03号)。
项目序号2。
1.3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
项目下达后,常德市农学会、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
司、常德市粮食经济科技学会等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
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开展试验示范,收集相关资料,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常德香
米第3部分:种子繁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草案。
2编制原则
在本部分标准编制过程中,一是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是内容全面、
正确、无误,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标准结构严谨合
理,内容安排、层次划分等符合逻辑与规定。
3编写依据
3.1调查研究
为充分了解农香32大田用种的繁殖技术,编制组多次
深入常德香米稻谷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同时与生产者开
展了座谈交流,初步掌握了种子繁殖的壮秧培育、整田施肥、
适时移栽、肥水管理、植株调控、病虫防治、田间除杂、产
地检疫等关键技术,为本部分标准编写打下了良好基础。
3.2试验示范
编制组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研究总结出了大
田用种的壮秧培育、整田施肥、适时移栽、肥水管理、植株
调控、病虫防治、田间除杂、产地检疫及适时收割等关键技
术,为本部分标准编写提供了技术支撑。
2
3.3收集资料
为使制定的本部分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与行业标准的要求,编制组收集了20多篇研究论文及查阅
了3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经过综合整理和认真筛选,
本部分标准中采纳了1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1部法
律,为标准制定提供了政策依据。
3.4采纳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及资料收集,为本部分标准编
写提供了试验数据和政策依据。试验结果与法律、标准采纳
情况如下:
1)术语和定义:应符合GB4404.1、GB/T17316界定的
术语和定义。
2)种子生产经营: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中华人民
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
3)产地环境:繁殖基地无检疫性病虫害。产地环境应
符合NY/T391的规定。
4)培育壮秧:主要搞好苗床选择、施足肥料、种子处理、
适期播种与苗期管理等。
5)整田施肥:抓好空间隔离、施足基肥、土肥混匀、田
面平整等。肥料施用应符合NY/T394的标准。
6)水肥管理:管水原则是浅水移栽、深水活蔸、薄水分
蘖、够苗晒田、足水抽穗、干湿壮籽。适时适量追施分蘖肥
3
和穗肥。
7)植株调控:在幼穗分化二期前施用15%多效唑防倒。
8)病虫草害防治: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
防治为辅;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高毒、
高残留等禁用农药;注意农药间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合使
用。化学防治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