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发展.doc

发布:2017-04-27约4.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6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发展 商丘中学 王丽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创新。创新包含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因,对创造活动的进行起激发促进的作用。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中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运算性的主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改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创新 关于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中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改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新大纲》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上要勇于创新 1.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进行“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教学时,我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想买一件较贵的物品,但现在又没那么多钱该怎么办?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第一向银行贷款,第二变相向商家贷款也就是分期付款,比较之下当然第二种方案更方便快捷.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如何还贷款,分几次付,怎样付款才能最合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得出付款方案:一般情况下商家提供以下三种方案,一年当中分3次、6次或12次付清.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分别计算加以比较得出方法的优劣.水到渠成的得出下表 方案类别分几次付清付款方法每期所付金额付款 总额与一次性付款差额13次购买后4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二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三次付款.26次购买后2个月第一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二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312次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次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注规定月利率为,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第六步,教师小结,给出合理的解答,得出一般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整个计算过程当中一直是学生亲自动手来比较几种方案的优劣,我只是适时提出一些建议,给以点拨. 2、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如在讲解第六章不等式小结与复习中的参考例题一时(例1 已知a,b,c,d都是实数,且,求证),书上用了三种常规方法:综合法,比较法,分析法来证明这道题,但这道题都是用本章的知识来解决的,虽然这样做可以起到强化和巩固本章知识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