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知识课件 主题6 幼儿园教学活动.pptx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目录;学习目标;探寻1;专业实习之前,王小苗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设计《植物的种子》交给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刘老师审阅。刘老师简略地看了王小苗的活动设计,也没有多说什么,问了一句“你熟悉这个班的孩子吗”,王小苗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
在通过多次预演后,王小苗终于有了勇气去独立地面对这些孩子。
教学活动开始了,在主题导入环节,孩子们还算配合。进入主题后,王小苗运用了图片和实物向幼儿系统介绍各种植物的种子,幼儿对她的讲解没有兴趣,乱做一团,王小苗还是继续讲解,直到活动结束前,王小苗发现没有一个孩子坚持听讲。
思考: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和学这两个要素关系如何处理?重心在于教,还是学?;知识点1;知识点1;;(一)目的性与计划性;(二)生活性与启蒙性;(三)活动性与参与性;(四)游戏性与情境性;;(一)教师;(二)幼儿;(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一)实物类;(二)模具类;(三)媒体类;;(一)活动法;
1、游戏法
⑴含义: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
⑵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②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2、实验法
⑴含义:教师提供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的方法。
⑵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实验的安全性。
②教师预先操作实验,形成完美指导计划。
③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机会;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3、操作练习法
⑴含义: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⑵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
②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二)直观法;1、观察法
⑴含义: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
⑵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②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③,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启发幼儿感知并用语言描述,学习观察的方法。
④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2、演示和示范
⑴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⑵应注意:
①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②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③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三)口授法;1、谈话法
⑴含义: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⑵注意以下几点:
①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
②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
③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2、讲解与讲述法
⑴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②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探寻2;去年的春天,中三班里的男孩子迷上了动画片《葫芦兄弟》。强强从姥姥家带回了一个小葫芦,这不几个男孩正和强强商量着,让强强把葫芦捂到棉袄袖子里,期待能孵化出更多的小葫芦。主班的小王老师得知后,专门设计了个《小葫芦的奥秘》教学活动。首先,王老师带来十几个成熟的小葫芦,让孩子摇一摇小葫芦,听一听有什么动静。其次,王老师打开了一个葫芦,让孩子们看一下,是什么在小葫芦蹦蹦跳跳的,发出响声……原来是葫芦的种子。接着,王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了葫芦种子的功能,并种下几颗葫芦种子……
好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了解和捕捉幼儿短暂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发和培养持续而稳定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那个说,幼儿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恰当的组织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