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2.doc
PAGE
2-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育学生分析实例的实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育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化。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时支配]
1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前面第三节当中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其中就提到了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那文化因素除了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展示四张图片,分别是荷兰的风车、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玛雅古迹以及菲律宾的梯田。和学生探讨形成以上不同文化的自然缘由。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资料,思索回答:
天主教反对包括堕胎在内的人为限制生育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实行限制就是对神的意旨的违反;
2.爱尔兰妇女平均初婚年龄1926年为29.1岁,1951年50岁未婚女性占同龄女性的26%。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过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生育观不同,生育观是文化的一部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2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分。
【板书】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点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肯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老师举例】如六盘水人喜爱在早餐的时候吃多辣椒的羊肉粉,因为六盘水的气候比较寒冷,食用羊肉粉利于驱寒祛湿。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婚俗和宗教,看课本22页比较不同类型国家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婚姻方面:
1.初婚年龄
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小,生育时间长,诞生率高,人口增长快。
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许多诞生率低,人口增长慢。
婚姻稳定程度
发展中国家:推崇“从一而终”,夫妻关系稳定,诞生率高。
发达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严峻,诞生率低。
宗教方面: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为了扩大势力范围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小结】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状况,对诞生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人口的增长。
【过渡】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特别悠久,那么我国的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呢?经验了哪些改变?
【板书】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老师举例】汉朝时为了复原人口,增加劳动力和国防兵力,政策规定女子15周岁不结婚则家庭赋税翻倍。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讲解】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封建社会,生育年龄为15-20,劳动力增殖
现代社会,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压力缓和
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封建社会,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导致人口性别比重失调
现代社会: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封建社会,仕为统治阶级,表扬农夫,重农抑商:生产力落后。
现代社会,全民皆商: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从商人口增加。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封建社会,定居在农田旁边,“父母在,不远游”,传统农业为主
现代社会,各地区间的沟通日益频繁,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口身体素养,文化素养提高,改革开放。
【小结】表格展示
【探讨】(1)我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养儿防老思想严峻,男性劳动力强于女性,而农业活动家庭对劳动力需求量大。
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结婚年龄,谈谈你的理由!
许多同学预料结婚的年龄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这样国家计生办就没有压力了,结婚年龄推后主要是考虑了经济条件,不想过早有家庭压力,为了求学等等。
【法制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