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之意,此时,春风袭人,“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容易诱发加重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因此要注意防治该类疾病。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谷雨以后,气温回升速度加快,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此时也是人体旧病最易复发的阶段,所以一定要注意。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入夏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湿热弥漫空气,致使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排出,所以人们多会感觉困倦、萎靡不振。要防治湿热病变。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小暑这个节气中,温高湿重,要注意贪凉受湿。 大暑这个节气,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 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个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时昼夜温差很大。早晚较凉,在穿衣方面要多注意。 这个节气要防止鼻腔疾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时节,人体阳气慢慢收敛,阴精开始潜藏于内,故养生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这个时节天气渐冷,很多人手脚易凉,后背易冷,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因此养生要注意做到外御寒、内清热。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 大雪气温较低,人体的头、胸、脚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所以这时对这三个部位尤其要注意保暖。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这个时候天气是最冷的。要注意保暖,防生冻疮。 2.2肺肾两虚——金水相生(补肺滋肾) 选穴:肺俞GB13、中府LU1、膏肓GB43、肾俞BL23—神阙CV8 特色疗法:药物敷贴法herbas point application 解析:本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疗法。过敏性疾病病位多在肺,肺合皮毛,直接选取补益肺气的药物直接敷贴在相应与肺之俞募穴上,补肺以养肾。 过敏性疾病常秋冬发病, 中医理论主张冬病夏治,是世 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所以药 物敷贴最佳时机为夏日三伏天, 每伏第一天敷贴,一个夏日共 贴三次,连续三年。 2.3脾肾阳虚——益火补土(温肾健脾法) 临床表现:畏寒、疲倦、纳差、尿频,性冷淡,遗精等。 特色疗法:长蛇灸督脉及相应背俞穴 解析:长蛇灸又称铺灸、蒜泥铺灸,为一身阳脉之海,肾经经气入督脉,具有补肾气功效。 2.4 培土制水法 指运用温运脾阳以治疗水湿的方法。适应于脾阳虚,水湿不运之过敏性疾病,如患过敏性疾病患者缓解期,伴纳差,腹胀畏寒、乏力、颜面浮肿或伴下肢水肿。 选穴:足三里 方法:足三里烧山火针法;补土以制水。 举例:参照脾肾阳虚之哮喘缓解期 2.5 抑木扶土法 又称疏肝健脾法,指通过疏肝为主,佐以健脾的方法。适应肝郁乘脾或肝旺乘脾的过敏性疾病。 特色疗法: 肝俞(龙虎交战针法) 开四关 足三里(烧山火针法) 辅以常规疗法 举例:肝脾不调之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 临床症状:疾病发生多因情绪因素诱发,平素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治疗(略) 疾病的不同阶段 季节的不同时令 对于过敏性疾病亦有着不同的治疗。 3配合季节治疗 肝属木,顺应春天的升发条达之性,治疗此类疾病应抓住春日阴阳消长的节点,即春日的节气。 原则:条畅情致,疏肝健脾 特色疗法:音乐疗法(为辅) 肝木克伐脾土,当脾土虚,肝木相对过亢之时,如若不及时调补中焦脾土,日渐脾土亦虚,气血生化乏源,机体生发之气血不足,后天失养一系列疾病随之即出。 春日的节气以补脾为主。 1 运用冬病夏治理论治疗过敏性疾病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冬至来临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时,冬病病人也因同样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这时最易发病。 积极让夏至胜复达到了顶点的阳气去驱散冬病病人胜复达到了顶点的阴气,从而使冬病病人失衡阴阳达到平衡也达到了夏治冬病之目的。 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