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和用药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和用药分析
【摘 要】目的 对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和用药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站收治的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101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实验组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比其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的临床症状,可有效减少感染情况,但联合抗感染用药的疗效比单一的抗菌药物更为显著,故在临床用药中应该加强指导和管理。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用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厌氧菌和需氧菌发生了混合感染,目前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但在阑尾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手段[1]。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和用药方法,特选择了我站收治的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51例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站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101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9±6.87)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布比值为31:20。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6.66)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布比值为30:20.经确认,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临床对比和研究中。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0.5g/次,每日两次,注射过程中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治疗时间持续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0.3g/次,每日两次,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以保证患者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时,可对患者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以上临床指标参数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不良反应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药物使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表
组别 切口感染率
(n,%) 腹腔感染率
(n,%) 不良反应率
(n,%) 药物使用
时间(d)
实验组(n=51) 4(7.84)* 2(3.92)* 1(1.96)* 7.03±0.02*
对照组(n=50) 8(16.00) 10(20.00) 6(12.00) 9.12±0.04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有效手段,但是受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的影响,手术治疗后的腹腔和切口感染率较高,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2]。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抗感染及抗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甲硝唑是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引起的相关感染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3]。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杀灭革兰氏阴性菌,从而发挥出显著的杀菌效果。除此之外,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在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在术前半个小时至2小时,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手术指征后,指导患者持续使用抗菌药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