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除杂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4 页
初中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除杂
鉴别是利用几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试剂,通过实验所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出来。
检验是根据物质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试剂,通过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组成,从而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如果是酸碱盐,则要分别确认阴阳离子各是什么)。
推断是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各种物质是什么或物质的存在情况。做推断题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突破口”(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特征物质),逐步分析和筛选。
除杂是根据被提纯物和杂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别,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杂质除去或转化成被提纯物。
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除杂的依据
(四个方面的变化规律)
一、三类物质的性质(七种物质的特点):
1、酸的通性(盐酸、硫酸):
(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试液)
(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硝酸除外)
(常用酸来制氢气或溶解活泼金属)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基本都能溶于水)和水
(常用酸来溶解金属氧化物如除锈)
(4)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常用酸来溶解难溶性碱)
(5)酸能与某些盐(如碳酸盐)反应生成盐和水(或二氧化碳)
(常用酸来溶解碳酸盐或制取二氧化碳)
2、碱的通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酚红石蓝)
(2)碱溶液能与CO2、SO2反应:
(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Ca(OH)2溶液来鉴别CO2)
(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铜盐、铁盐、镁盐等)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生成物至少一种是沉淀)
3、盐的性质(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
(1)盐溶液(钾盐、钠盐、钙盐、铵盐除外)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湿法冶金)
(2)某些盐(如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或二氧化碳)
(3)某些盐溶液(铜盐、铁盐、镁盐等)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生成物至少一种是沉淀)两种可溶性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二、四类离子对的关系:
1、Cl-类:
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2、SO42-类:
SO42-与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3、OH-类:
(1)OH-和H+反应生成水,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2)OH-与Mg2+、Zn2+、Al3+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OH-能与Fe3+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红褐色沉淀[Fe(OH)3]
(4)OH-能与Cu2+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蓝色沉淀[Cu(OH)2]
(5)OH-能与NH4+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6)OH-能与CO2反应生成CO32-和水
7、CO32-类:
(1)CO32-能与H+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2)CO32-能与Ca2+、Ba2+、Mg2+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三、五种气体的特点:
1、氢气:
H2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未来最理想的燃料,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2、氧气:
O2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3、一氧化碳:
CO有毒,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4、二氧化碳: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象液体一样倾倒;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使人窒息死亡。
5、甲烷:
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清洁能源,具有可燃性。
四、两组变色系:
1、铜系:
铜(亮红色);氧化铜(黑色);氢氧化铜(蓝色);碱式碳酸铜(绿色);硫酸铜(白色);硫酸铜晶体(蓝色);Cu2+溶液(蓝色)
2、铁系:
铁(银白色);氧化铁(红棕色);四氧化三铁(黑色);氢氧化铁(红褐色);Fe2+溶液(浅绿色);Fe3+深液(黄色)
物质的鉴别
一、固体的鉴别原则:
1、要点:配成溶液取少量,加入试剂明现象。
2、原理:在取固体物质配成溶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难溶物、可溶物、有色溶液等情况,这实际上是把要鉴别的物质分成了若干小组,然后再根据各组物质的具体特性,逐步鉴别。
二、溶液的鉴别原则:
1、要点:先比较不同物质所含离子的异同,然后根据它们与其它离子或指示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沉淀、改变颜色等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鉴别。
2、若溶液中同时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通常的鉴别顺序是:用硝酸鉴别出碳酸根离子 →用指示剂鉴别出氢氧根离子→用硝酸钡溶液鉴别出硫酸根离子→用硝酸银鉴别出氯离子→无明显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