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doc

发布:2017-01-23约1.67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单选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C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D ) A.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B.实践的绝对性 C.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D.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11.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D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真理都是( B  )。 A.主观的          B.客观的 C.虚构的          D.多元的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D ) A.经验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C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16.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D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