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劳动定额统计.ppt

发布:2016-11-02约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劳动定额统计 连洪泉 经济学博士 (hqlian@m.scnu.edu.cn )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7.1 劳动定额统计的任务 劳动定额的概念与形式 概念 基本表现形式 工时定额 每件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产量定额 每一劳动时间的产量 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 7.2 实耗(或实作)工时与完 成定额工时统计 产品工时统计 按零件逐道工序汇总实耗工时 按产品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按重点零部件和重要工序统计实耗工时 作业者实作工时数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作业者完成定额工时数 完成定额工时数=完成产量×单位定额工时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及其注意的问题 主要指标 定额完成率、超额率和达额面 以个人为对象计算方法 产量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计算 超额率计算 超额率=定额完成率-1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及其注意的问题 以班组、工段、车间、企业为对象 综合计算法 分组计算法 分组平均定额完成率 达额面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计算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产量和工时定额的内容与范围 产品产量的范围 检验合格产品 废品不能排除的范围 工时定额的内容 单位产品应耗劳动时间标准 不同的计算要求 是否包括追加定额或补充定额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实际消耗时间的内容 劳动时间单位的划分 三种时间单位核算法 工时为单位 工日为单位 工月为单位 实际消耗劳动时间尺度的选择 依照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实际消耗时间的内容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实际消耗工时与制度工作工时 计算公式 7.3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应用 检验现行劳动定额水平 总水平评价 全部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定额的平衡性评价 不同车间、班组、工作计算的定额完成指标 衡量工人超额劳动的标准 制度工作工时为标准 计算生产能力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习题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按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分组,观察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不同的工人结构情况 分组统计 均衡分析 分析方法 计算分组平均定额完成率 计算标准差 计算定额水平均衡率 判断各车间定额水平的均衡程度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以产品为对象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分析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动态分析 从不同时间加以分析 月、季、年定额完成的均衡程度 劳动定额水平分析 以产品现行劳动定额为尺度 定额水平对比系数 行业先进定额水平对比系数与标准定额水平对比系数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全部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不同车间、班组或工种劳动定额完成指标 7.5 劳动定额管理统计 反映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基本生产工人定额实行面 生产工人定额实行面 全部职工定额实行面 反映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指标 产品工序定额制定面 产品工序技术定额面 技术测定法 动作因素分析法 定额标准查算法 7.5 劳动定额管理统计 反映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定额工时压缩率 定额产量增长率 习题 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试根据资料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 (1)产品产量(件) ① 合格品(Q1) 8000 ② 非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Q’1) 160 习题 (2)工时定额(工时/件) ① 基本定额(tn) 2.0 ② 追加定额(t’n) 0.5 (3)工时消耗 ① 实耗工时总数(t1) 17680(包括非因工人过失造成废品的实耗工时) ② 停工工时总数(t2) 1224 ③ 非生产工时总数(t3) 440 ④ 缺勤工时总数(t4) 1456 7.4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 * * 返回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