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急性中毒病人救护.ppt

发布:2023-06-03约4.64千字共9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急性中毒病人救护;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 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的结果,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不属于急诊范畴 ;急性中毒病因;中毒途径;毒物的吸收、代谢与排泄; 严重食物中毒;中 毒 机 理;急性中毒救治原则;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常用皮肤清洁剂及其适用对象;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1)催吐:神清合作者应用;(2)洗胃:尽早彻底,少量多次;常用洗胃液及其适用对象;(3)导泻;(4)清洁灌肠;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4、特效解毒剂的应用;5、对症处理;第二节 常见急性中毒病人的护理;;中毒途径;有机磷杀虫药分类;3、毒物的吸收和代谢; 4、中毒机制;健康史;(1)毒蕈碱(M)样症状;(2)烟碱(N)样症状;(3)中枢神经症状;;;实验室检查;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诊断;救治与护理 1、迅速清除毒物;胆碱酯酶复能剂;2、使用解毒剂 (1)抗胆碱能药---阿托品的应用原则;有机磷杀虫药并发症;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处理;4. 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的护理 ①早期用药 ②轻度中毒可单用,中度以上中毒必须联合应用阿托品,但应减少阿托品剂量,以免发生中毒 ③复能剂如用量过大、注射太快或未经稀释,可抑制胆碱酯酶导致呼吸抑制 ④禁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⑤碘解磷定药液刺激性强,漏于皮下时可引起剧痛及麻木感,故应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注射给药,不可肌注; 急性co中毒病人救护;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气体,几乎不溶于水 人体在短期内吸入过量CO,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我国北方气体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中毒机制------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 CO吸入体内后,大部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COHb不能携氧,不易解离,血氧不易释放而致组织缺氧 CO还可抑制细胞内呼吸 诱发脑水肿。少数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1.轻度中毒 血液COHb浓度为l0%~20% 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2.中度中毒 血液COHb浓度为30%~40% 皮??粘膜呈“樱桃红色”,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判断力减退、兴奋、视力减退、幻觉、意识模糊或浅昏迷 3.重度中毒 血液COHb浓度﹥50%。抽搐、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部分病人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1.血液COHb测定 是诊断co中毒的特异性指标 2.脑电图检查 可见弥漫性低波幅慢波 3.头部CT检查 脑水肿时示病理性密度减低区;护理诊断/问题;(一)紧急救护 1.现场急救 迅速打开门窗,断绝煤气来源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处理;镇静催眠药中毒;镇静催眠药是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分为四类: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等 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 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等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奋乃静等;护理评估;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辅助检查 1.血液、尿液、胃液中药物浓度测定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2.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等;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角膜反射。观察肢体温度、末梢循环、记出入量、及尿量,发现休克征象。 2.观察有无缺氧、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 3.观察药物作用及病人的反应 4.监测脏器功能变化,尽早防治脏器衰竭。;对症护理 -------休克护理 -------昏迷患者护理 -------并发症护理 ;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救护; 概述; 急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真菌性食物中毒 ③植物性食物中毒 ④动物性食物中毒 ⑤化学性食物中毒; 身体状况 1. 潜伏期短,呈爆发流行 2. 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 3. 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 4. 发病呈骤升骤降,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5. 有明显的季节性;辅助检查: ------为查找病原菌,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采集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粪便、剩余食物和餐饮用具; 护理诊断/问题;(一)紧急救护 1. 禁食可疑食物 2. 洗胃、导泻 3. 紧急药物应用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措施;对症护理;急性酒精中毒;病因 -----急性中毒主要是因过量饮酒所致 乙醇的吸收与代谢 -----乙醇主要经胃和小肠吸收 中毒机制 -----干扰代谢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