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生防范网络诈骗安全教育课件(23张PPT).pptx

发布:2025-02-13约1.94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筑牢安全网络防线汇报人:汇报时间:网络安全知识教育

目录Part1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Part2网络问题的危害Part3如何预防网络安全问题Part4网络安全知识

Part1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正规网购退款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不需要跳开平台去进行操作,更不需要开通其他金融产品来进行所谓的“退款验证”。当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不要盲目轻信,一定要去官方平台进行查询,或者联系卖家进行核实。付款码、验证码、银行卡密码是极其重要的个人信息,绝不能随意在网络上填写。

冒充客服取消VIP客服打电话声称给你误开通、误办理某种业务,不取消将自动扣款的,都是诈骗。任何自动扣款权限的开通都需要经过客户本人授权同意,无论对方声称办理了何种业务,都要到官方平台进行核实,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虚假征信诈骗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如接到自称金融平台客服的电话,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凡是以修改征信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正规贷款在放款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办理贷款时,如果贷款机构未实际交付协议所约定的贷款或借款,即便签了贷款合同也是无效的,更谈不上违约赔偿、被起诉和影响征信的问题。凡是在放款之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就是诈骗!

Part2网络问题的危害

侵犯他人财产安全这是电信诈骗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危害。诈骗分子通过冒充公检法、亲友、银行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者的财物,包括现金、银行卡资金、虚拟货币等,使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

破坏社会信任体系电信诈骗的欺诈行为破坏了社会的诚信氛围。当人们遇到陌生人或网络上的信息时,可能会因为之前的诈骗事件而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合作与交往。

扰乱社会秩序大量的电信诈骗活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打击和防范,这分散了社会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电信诈骗可能会引发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损害公众心理健康电信诈骗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一些人可能因为受骗而产生自责、沮丧等情绪,甚至出现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Part3如何预防网络安全问题

不参与网络欺凌学校应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不参与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欺凌的危害,并学会在遇到网络欺凌时如何保护自己,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定期更新软件教导学生关注手机和电脑上的软件更新提示,及时安装更新补丁。告诉他们这些更新通常包含重要的安全修复,可以提高设备和软件的安全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软件的来源,避免下载和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

建立网络安全日记鼓励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网络安全行为,如设置密码、保护个人信息、识别网络诈骗等。通过写网络安全日记,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网络安全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安全视为日常习惯。

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学校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等。通过举办网络安全主题班会、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Part4网络安全知识

冒充亲友诈骗如何进行的回答:“冒充亲友”手法是网络诈骗中常见的一种手段,诈骗分子通过伪造亲友的社交账号或邮件,冒充亲友向受害者发送求助信息或要求转账。为防范此类诈骗,学生应谨慎对待来自亲友的求助信息或转账请求。

如何防范虚假投资平台回答:网络虚假投资平台通常承诺高额回报,但存在诸多风险。这些平台可能伪造投资项目、虚报收益、操纵市场等,以诱骗投资者。为防范此类诈骗,学生应谨慎对待网络投资信息,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投资平台的资质和信誉。

“诱饵”手法是什么回答:“诱饵”手法是网络诈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诈骗分子通过设置诱人的条件或奖品,引诱受害者参与活动或提供个人信息。这些诱饵可能包括免费礼品、高额奖金、优惠券等。

“冒充官方”手法是什么回答:“冒充官方”手法是网络诈骗中常见的一种手段,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官方网站、邮件或社交媒体账号,冒充官方机构或工作人员与受害者进行交易或沟通。为防范此类诈骗,学生应首先确保自己访问的是官方网站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正确的网址或账号信息。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筑牢安全网络防线汇报人:汇报时间:感谢听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