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期中期末试题.docx

发布:2025-02-22约1.8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事业等领域。它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2)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研究侧重于对公共管理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如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定量研究则侧重于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公共管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公共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治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等。法治原则强调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平原则要求公共管理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体现公平性;效率原则关注公共管理活动的成本与效益;服务原则则强调公共管理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些原则是公共管理实践的重要指导方针。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法规

(1)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规范。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如《“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775万张,比2015年增长约30%,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2)公共法规是公共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以环境保护法规为例,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例,自2015年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8%,比2015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3)公共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为例,北京市在2018年实施了“限行限号”政策,旨在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据统计,实施限行限号政策后,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增长仅为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北京市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比2015年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这些案例表明,公共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公共管理实务与应用

(1)公共管理实务是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其实质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和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公共管理实务中,项目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某城市在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时,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包括环保、规划、建设等,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管理者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如时间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成功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2)公共管理实务还包括了社区治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社区治理要求公共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社区需求,通过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以某社区为例,通过引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应急管理方面,公共管理者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协调各方资源,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公共管理者通过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救援行动,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3)公共管理实务还涉及到了公共服务创新和公共组织改革。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公共管理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例如,某城市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在公共组织改革方面,公共管理者需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效能。以某市政府机构改革为例,通过精简机构、合并职能,提高了政府决策和执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实务案例表明,公共管理实务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