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2.2.3气相外延的掺杂部分.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JI CHENG DIAN LU ZHI ZAO JI SHU ——原理与工艺主讲/田丽王蔚
外 延第2章 外 延JI CHENG DIAN LU ZHI ZAO JI SHU
2.1 概述目 录CONTENTS2.2 气相外延2.3 分子束外延2.4 其它外延2.5 外延层缺陷及检测
气相外延外延掺杂采用原位气相掺杂。常用掺杂剂:PH3、B2H6、AsH3等。杂质掺入外延层浓度依赖于:外延气流中掺杂剂分压,外延温度、速率,反应器几何形状,掺杂剂自身特性。外延工艺过程中有杂质再分布现象。掺杂剂分压为0.1Pa
1. 自掺杂效应 自掺杂效应是气相外延过程中,掺杂衬底中的杂质反扩散进入气相边界层,又从边界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现象 。 自掺杂是气相外延的本征效应,不可能完全避免。 气相外延
1. 自掺杂效应假设1:生长外延层时,外延气体中无杂质,杂质来源于自掺杂效应 外延层杂质浓度为:假设2:衬底杂质没有逸出外延层杂质浓度为:自掺杂后,外延层杂质浓度为: 气相外延
2. 互扩散效应 衬底与外延层中的杂质,在外延过程中相互扩散,引起外延界面附近杂质浓度缓慢变化的现象。 在高温外延时,会引起外延界面附近杂质浓度的再分布。 气相外延
2. 互扩散效应 外延速率远大于杂质扩散速率,衬底中的杂质向外延层扩散,或者外延层中杂质向衬底扩散,都如同杂质在半无限大固体中的扩散。依据扩散方程,互扩散后,杂质浓度分布为: 气相外延
3. 杂质再分布及其降低措施nn+n-降低工艺温度,使用SiH4、SiH2Cl2,研究新型低温硅源N衬底外延前埋层掺杂,使用蒸汽压、扩散系数都低的杂质,如锑重掺杂衬底,先用轻掺杂硅薄层密封其底面和侧面,减少杂质外逸。低压外延,可以抑制自掺杂效应。 气相外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