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预定动作时间研究详解.ppt

发布:2016-11-03约6.38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展过程与典型方法 模特法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 MOD 一次手指动作(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 1 MOD=0.129 S (未含宽放) =1/7 S (含宽放) 基本动作(11种) 身体及其他动作(10种) 模特法特点 动作数量少,共21种 动作符号与时间融为一体 小臂抓一堆杂物中的一个小螺钉:M3G3 时间值只有8个 0、1、2、3、4、5、17、30 不需要测时,不需要评比; 实际使用时可以修改1MOD的时间值,灵活 精度不低于其它PTS法(1min时) 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结合 使用螺丝刀的动作分析 模特排时法-不能同时动作 需要注意力的双手动作状态 模特排时法:举例解答 模特法应用案例 本案例介绍SD电脑有限公司运用模特法进行生产线能力平整的过程。 1.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2.运用MOD法对手插件工段(H/I)进行记录、分析 3.手插件(H/I)工段问题分析 4.改善方案设计 5.改善效果 1.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SD电脑有限公司生产主机板为主的母板厂产品生产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SMT作业(用贴片机将贴片元件打到PCBA上,并进行回流焊);第二阶段是进行H/I作业(手插件工段,操作员将元件插到PCBA上,并进行波峰焊);第三阶段是T/U作业(操作员用烙铁将经过波峰焊的PCBA进行手工修理);第四阶段是F/T(功能测试和包装段)。 根据IE部门所制定的标准产量进行分析(以CAMARO.MB为标准产品)得出各工段生产能力如图9-10所示。 从图9-10可以看出,生产线能力不平衡。 瓶颈工段为SMT和F/T,因设备制约,生产能力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小。 为达到生产线平衡,应调整H/I和T/U工段的生产能力。 因T/U工段的作业是操作员用烙铁对经过H/I工段波峰焊的PCBA进行手工修理,作业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作为分析的重点。 2.运用MOD法对手插件工段(H/I)进行记录、分析 分析时,分别以各工位为研究对象,运用MOD法对操作人员的左、右手动作进行记录,绘制双手操作动作因素分析表,并进行MOD分析,计算MOD值。 ①第1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2所示。 ②第2工位(检查、上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3所示。 ③第3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4所示。 ④第4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5所示。 ⑤第5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6所示。 ⑥第6工位( 插件)动作因素分析:如表9-57所示。 表9-52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 续表9-52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 3.手插件(H/I)工段问题分析 表9-58 手插件(H/I)工段改善前各工位MOD值 4.改善方案设计 在坚持动作经济原则和“ECRS”四大原则基础上对工段进行改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重新分配操员的任务。 (2)进行作业改善,实施标准化作业。这里只给出1#工位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见表9-59。 (3)重新确定标准时间和标准产量。改善后各工位的MOD值如表9-60所示。 (4)重新配置人力。 表9-59 改善后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表 续表9-59 改善后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表 5.改善效果 以CAMARO MB产品为例,改善后标准产量每小时提高20片,标准工时降低3s,总人力减少21人,直接人工成本每小时降低42元。 T/U工段的工段能力也相应调整到与H/I工段相等以保证生产线整体能力平衡。改善后的各工段生产能力平衡情况如图9-10所示。 作业 1、4、7、8、9、10、11、12 在坚持动作经济原则和“ECRS”四大原则基础上对工段进行改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重新分配操员的任务。 (2)进行作业改善,实施标准化作业。这里只给出1#工位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见表9-59。 (3)重新确定标准时间和标准产量。改善后各工位的MOD值如表9-60所示。 (4)重新配置人力。 取CON;PWR,10P*2 M3G1 4 R2 调整角度和方向 插入DIMM2位号处 M2P5A4 11 H 持板 从板上取另一个DIMM SOCKET M2G1 3 R2 调整角度和方向 插入DIMM1位号处 M2P5A4 11 H 持板 拿到位号处,留一个在手中 M3P0 4 M4P0 拿到身前 取2个DIMM SOCKET M3G1 5 M4G1 从周转箱中取板 动作叙述 分析式 次数 MOD值 次数 分析式 动作叙述 右手动作 时间 左手动作 日期: MOD数:119 时间:15.35 s 操作者: 定员:1 工位序号:1 工 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