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数学学科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doc

发布:2025-03-22约6.4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课堂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把“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教教学质量。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研读

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做到课堂教学方向正、目标准、效果好。

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对照课程标准中针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准确把握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内容,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二)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的目的是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材解析要做到:

1.掌握解读教材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段要求、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基础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准备。

2.厘清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3.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知识相适切,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4.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能根据知识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5.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6.厘清教材中每道例题、习题考查的知识,用到的解题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学情分析要关注:

1.学生的已有经验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学生的学科起点分析。包括知识起点、能力起点。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学生的态度状态分析。对同级不同班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学习状态的特点进行分析。

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目标设计的系统性、生本性、适切性和可测性,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认知倾向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教学目标要突出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一致,与教材内容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要指明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能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发展哪方面的能力或素养等。

2.教学方法

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学生情况和已定的教学内容,针对要解决的教学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好每一节课。

(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

(2)课堂教学要讲清重点难点,厘清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3)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要求,合理使用“互联网+”呈现的资源,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条件,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