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级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分析.ppt

发布:2016-03-20约1.52万字共1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力资源管理员 薪酬管理 第一节 企业薪酬管理 1、知识要求 薪酬的涵义。 薪酬管理的内容。 薪酬管理的相关法规及基本原理。 2、能力要求 工资管理的基本程序。 工资管理的基本方法。 1. 薪酬的基本概念 (一)薪酬 薪酬——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分红、福利等。 (二)薪资(薪金和工资的统称) 1.薪金:又称薪水,以较长时间为单位计算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年薪) 2.工资:以工时或产品件数来计算的劳动报酬。 (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工资”一般泛指“薪金”和“工资”) (三)与薪酬相关的概念 1.报酬:员工完成任务后所得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待遇。 2.收入:有形报酬(薪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3.薪给:分为工资和薪金两种形式(相当于薪资) 4.奖励:超额劳动的报酬(红利、佣金、利润分享计划等) 5.福利:公司提供的除工资和奖金以外的待遇(社会保险、带薪假等) 6.分配:指在一段时期内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又包括一次分配(国家与企业)和二次分配(企业与员工)。 2.薪酬的实质是:组织对员工贡献(行为、态度、业绩)做出的回报。 3. 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吸引留住人才 保证薪酬的竞争性,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2.肯定员工贡献 对员工贡献给予肯定,使员工及时得到回报; 3.控制人工成本 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4.促成利益结合 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 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性原则; 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5. 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2.薪酬日常管理 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包括工资总额及其调整的计划与控制) 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特殊工资 3.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1)薪酬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写调查分析报告 (2)制订年度员工薪酬计划,分析计划执行情况 (3)调查各类员工薪酬状况,进行满意度调查 (4)对报告期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5)对员工薪酬进行必要的调整 薪酬制度的含义: 薪酬制度是薪酬体系制度化的产物,是让员工和雇主都满意的有关薪酬的支付方式、支付方法的规则的集合 薪酬制度的构成: 1、薪酬战略;2、薪酬体系;3、薪酬结构;4、薪酬政策;5、薪酬水平;6、薪酬管理 薪酬制度的分类: 1、工资制度;2、奖励制度;3、福利制度;4、津贴制度 删 8. 薪酬管理的其他相关法规 (1)工效挂钩——指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只针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基数、经济效益基数、挂钩浮动比例) (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微观指导) 公布有代表性的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 (3)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宏观指导) 定期(一般是每年1次)公开发布,对人工成本偏高的企业进行预警预报。 删 9. 对企业薪酬制度现状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企业薪酬总额分析 (二)企业各员工的薪酬分析 (三)企业薪酬制度分析 (四)员工薪酬意识分析 (五)企业薪酬策略分析 企业工资制度的主要形式: (一)计件工资制 1.定义:计件工资是以员工完成的合格产品或工作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出来的工资。 2.公式:员工计件工资=产品量(工作量)×计件单价 3.适用范围: (1)生产目的是提高产量,且生产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2)产量或工作量可以计量; (3)企业有科学的定额制度。 (二)销售提成制 1.定义:根据员工所销售产品的数量或金额,按照一定的提成金额或提成比例而计算出的工资。 2.公式: 员工工资=销售量(销售额)×提成金额(提成比例) 3.适用范围:销售人员 (三)技术等级工资制 1.定义:按技术等级规定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 由工资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工作标准三项组成。 2.工种等级线——用来确定各工种起点等级、最高等级的等级线。 3.适用范围: (1)技术复杂程度高的工种; (2)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的工种; (3)工作物等级不同的工种。 (四)岗位或职务等级工资制 1.定义:按照岗位或职务规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 2.适用范围: (1)各类生产技能人员; (2)各类管理人员; (3)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五)结构工资制 1.定义:又称多元化工资、组合工资、分解工资。将构成工资标准的因素按作用差别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规定工资数额,构成劳动者的全部工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