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插入图片秀美景》说课稿及反思.docx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插入图片秀美景》说课稿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插入图片秀美景》》本课属于信息技术的图像处理部分,通过学习如何插入和编辑图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化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贴近学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学生将通过图片编辑学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图片的插入方法,能够正确选择和插入图片到文档中。
②熟悉图片的基本编辑功能,如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和添加简单效果。
③能够运用图片美化文档,使文档更具视觉吸引力。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图片编辑工具的使用逻辑,包括工具栏功能、快捷键操作等。
②创意地运用图片编辑技巧,设计出符合主题的个性化文档。
③在插入和编辑图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图片版权和知识产权的认识,以及合理使用图片的素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如《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图片插入和编辑的技巧。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或平板电脑,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操作系统适合学生使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图片编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喜欢看哪些美丽的风景照片?你们知道如何让一张普通的照片变得更有趣吗?”
展示一些经过编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图片编辑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图片编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图片编辑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图片编辑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图片编辑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图片编辑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图片编辑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图片编辑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图片编辑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图片编辑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图片编辑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图片编辑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图片编辑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片编辑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图片编辑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图片编辑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图片编辑。
7.实践操作(30分钟)
目标: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图片编辑的基本技能。
过程:
教师示范图片编辑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添加图片效果等。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编辑工具和技巧,创作自己的图片作品。
8.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张自拍照进行编辑,并提交编辑后的图片和简短的分析报告。
提醒学生注意图片版权问题,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图片编辑相关,以下是一些可以拓展的资源:
-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教程,如Photoshop、Photoscape等。
-线上图片素材库,提供高质量的图片资源,如Pixabay、Unsplash等。
-美术设计网站,介绍不同风格的图片处理技巧和创意,如Behance、Dribbble等。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赏析,展示优秀图片编辑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2.拓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