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三学年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doc

发布:2017-03-25约6.2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案例分析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新增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以悬住学生心弦的《生死牌》故事引入,通过“听一听→ 摸一摸 → 说一说 → 判一判 → 议一议 → 涂一涂 → 猜一猜 → 想一想 →评一评”贯穿课的始终,以自制课件和摸球学具为助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听中思、摸中想、说中明、议中清、涂中用、猜中悟、想中理、评中进”,努力走进学生的数学世界,创设孩子们喜欢的、自己的数学课堂。 ?????????????????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自主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他们交流分享的意识与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分数加减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 意识。 3.给学生创造享受成功的机会,树立起驾驭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水彩笔 老师: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它里边一共有8小块,现在老师把这块巧克力分给我们的两个好朋友小明和小虎吃,(小黑板出示)小明吃了这块巧克力的2/8,小虎吃了这块巧克力的3/8。 你能把他们吃的巧克力在图上表示出来吗?把书本翻到P105,用水彩笔来涂一涂。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看了这样的两个条件,你想知道些什么,同桌间先互相说说。(指名回答) 生:(1)他们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小虎比小明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3)还剩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来把算式列一列! 板书:2/8+3/8= 3/8-2/8= 观察这两条算式,我们以前有学过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小黑板出示) 二、自主探索: (一)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这两条算式你会算吗?自己在书本上试着填填看。(指名板演) 2.谁来做小老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吗? (1)看图。 (2)说算理。 (二)小练习: 1/5+3/5= 1/4+2/4= 7/9-2/9= 6/7-3/7= 三、巩固练习: 1.我们的好朋友马小虎给我们带来了一份他的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黑板出示) 马小虎的作业: 2/8+5/8=7/16 1/7+4/7=5 5/6-1/6=4 (指名回答) 我们做题时可要认真细心,千万不要像马小虎一样粗心大意! 2.想想做做D1 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想想做做D1。 ① 指名读题。 ②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D4 小明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的,所以他还带了一条更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D4!(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4.我们把前面大家提的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来看还有一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8/8-5/8=3/8或1-5/8=3/8 5.变式练习(机动) 有几种填法? ( )/5+( )/5=4/5 ( )/9-( )/9=1/9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在做这些题目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课堂作业 书本P106 D2下一行 D3 设计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索——理解、应用、拓展”的设计思路展开,教学中突出的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问题从实际情境出发。从分吃巧克力的实际情境出发,通过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了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这些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 2、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老师不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交流讨论,逐步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了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