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三单元是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从光荣革命和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方面来阐述,实际也就是讲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到发展的过程。要求让学生从中体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 《权利法案》制定的基本史实;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内阁的构成及作用。
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注意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依据: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展开,所以确立过程肯定是重点;同时本单元讲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要求学生理解欧美代议制的特点,从而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难点:对君主立宪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及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依据:学生在初中对近代英国史的了解侧重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及意义,而对《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内阁制的形成等内容了解明显不够。对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认识也只是基于时事的感性认识层次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整体而言,本课教学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五、教学思路
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我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把它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四个模块,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来学习, 同时按详、略、详、略的规律来安排本节内容的教学,注意做到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同时注意紧扣时政吸引学生兴趣;注重“论从史出” ,通过材料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得出结论。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但是国王的权力早已得到了限制,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
2.问题探究
分四个模块整体把握教材。在学习过程中穿插练习。
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分组讨论: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哪些权利?
布莱尔首相──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哪些权利?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英国国家政权结构示意图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保留,但国王只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探究三: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