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_图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这些人的成长故事中,我要像周恩来一样( ) ;像乌塔一样( );我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待人时的( )和写作改作时的( )。从柯岩老师写给张国强同学的信中,我懂得了( )的道理。 选择词语填入括号里: 平易近人 独立自主 立志成才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丝不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易读错的词:铿 锵 有 力 kēng qiāng 惩 处 chéng chǔ 易写错的词:吵 嚷 课文知识点: 1、有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的少年周恩来。 2、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 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 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 ”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 。 课文写了三件事:(三件事本身又构成了文章的一件主要事件)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 ”。 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是 关系,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是 关系。? 因为“ ”所以才要“ ”,这才是读书的目标。 因果 因果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文知识点:1、叶圣陶给“我”批改作文。 2、叶圣陶请“我” 到他家做客。 3、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4、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答:因为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将近三十年,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对人:平易近人 对文:一丝不苟 叶圣陶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是作家 在1992年为了纪念 ( )写的 的文章,回忆1963年叶 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 文 、对人 ,其人品和文品都 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qū)线。 联系上下文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 又多又密,在文中指叶老先生给“我”的作文修改的地方又多又密。 从中能感受到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十分认真,体现出叶老是个认真的人。 同时,像叶老先生这么大的作家能为我这样的初中生批改作文,我能感受到叶老十分平和。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联系上下文理解春风拂面: 温暖轻柔的春风从脸上轻轻擦过。 文中指我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感受到 叶老先生对我的关爱如温暖轻柔的春 风拂过脸庞,让我感受到温暖。 3、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kān)称楷(kǎi)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结尾与题目呼应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指的叶老先生家里的爬山虎,而“那片爬山虎总那么绿着”是指叶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和“我”的这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请你做做叶圣陶,改改病句 (1)终于给我买了一套《童话故事》。 (2)我全把一切告诉了老师。 (3)我们中队制定了环保活动方案和决心。 27课 疲倦? 洗漱? 惬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