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杜甫诗三首(共3课时).ppt

发布:2016-12-01约2.62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两联和后两联相比,在内容上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总体感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身心俱冷。 显出人的渺小孤单。 空谷传响, 哀转不绝。 孤独痛苦。 ︻首联︼ 意境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颔联︼ 沉郁苍凉、古今独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颈联︼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代罗大经 他乡作客,一可悲; 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又当萧瑟秋天,四可悲; 年老齿暮,五可悲; 身患疾病,六可悲; 亲朋离散,七可悲; 独自登台,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居他乡,备尝艰难; 连年战乱。让人痛苦和仇恨 家国之恨,个人之苦,催人衰老 志不得申,潦倒多病 因病不能饮酒,反增愁苦 ︻尾联︼ 【总评】 “悲”字是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倍增新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杜甫诗三首 Company Logo 【学习方法】 解意象,悟诗情 意象:诗人运思而成的形象。它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 Company Logo 【写作背景】 杜甫因好友严武的推荐,担任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凄凉衰飒 凄艳衰飒。 萧瑟气象,统领全诗 ︻首联︼ 江山万象,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承接上联,表现萧森。 杨伦《杜诗镜铨》:“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 ︻颔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 菊开两度,泪流两回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字亦双关: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触景生情,抒发羁旅情思。 ︻颈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回到眼前,叙写秋声,余意绵绵: 岁暮日晚,风霜凄紧,严冬将至, “捣衣声”急切响起。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羁旅无依的伤感,客居他乡的凄苦。 ︻尾联︼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 老大伤悲,萧瑟阴森 动荡苍凉,阴沉郁闷 思乡不归,无奈凄伤 无家可归,惆怅凄凉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 ︻总评︼ 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黄生《杜诗说》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有人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关于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唐宋诗醇》 “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 用气象不凡、阳刚伟岸的环境衬托昭君。 ︻首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生地和死地的对比,悲凉萧瑟 “一去”是悲之始,“独留”是悲之结。 “一”,独自一人。“连”,指连姻,即“嫁”。 “紫台”,帝王所居之处。“青冢”,指王昭君之墓。 “黄昏”,当作“昏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