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口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docx

发布:2025-02-22约1.9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案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属于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并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能力,并能够结合实例探讨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如人口密度)。

-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政策)。

-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分布图,能够描述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表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

3.-认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关注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口分布图的阅读与信息提取。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活动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提取关键信息。

4.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案例(如中国人口分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PPT)。

2.人口分布图(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

3.小组活动任务卡。

4.黑板或白板。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方人口密集,而有些地方却人烟稀少?”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人口分布的差异。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人口分布》,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的概念:讲解人口分布的定义及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政策等。

-结合实例(如中国东部与西部人口分布差异)分析影响因素。

3.小组活动一:分析人口分布图(1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人口分布图。

-任务:观察图中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可能的原因。

-小组代表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小组活动二:案例探究(1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理解。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如青藏高原人口稀疏、长三角人口密集)。

-任务: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该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补充并总结。

5.课堂小结(5分钟)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重点。

-回顾人口分布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

-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概念

-定义: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政策

3.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密集区:沿海、平原

-稀疏区:高原、沙漠

八、布置作业

1.基础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拓展作业: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其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撰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3.实践作业:观察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

九、教学反思(课后)

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小组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实际问题,为人地关系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