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饱和脂肪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p3– sp3 σ键 sp3– 1s σ键 1个C-Cσ键 6个C-Hσ键 乙烷的球棒模型 乙烷的棍棒模型 正丁烷的球棒模型 四、烷烃的构象 1、乙烷的构象 由于碳碳单键的旋转,形成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产生不同的排布形象,成为构象。每一种空间排布叫做一种构象。因单键旋转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构象异构体,是一种立体异构。它们的原子的连接顺序相同,不是构造异构。 (1)构象的表示------透视式和Newman投影式 (2)典型构象与优势构象 重叠式与交叉式是乙烷的两种典型构象。 优势构象是指内能较低的交叉式。 重叠式 交叉式 透 视 式 纽 曼 投 影 式 乙烷的构象 120° 120° 能量 / (kJ·mol-1) 0 60 120 旋转角度 / ( °) 12.6 交叉式与 重叠式是 乙烷分子 的极限构象 纽曼(Newman)投影式: (3)乙烷各种构象的能量变化 由于重叠式中两个碳原子上的C-H键靠得较近,成键电子间排斥作用,产生一种张力,称为扭转张力。使重叠式能量比交叉式高,从一个交叉式到另一个交叉式,分子必须越过这个能垒。可见单键旋转并非完全自由。 2、丁烷的构象(1) 丁烷分子中有三个C-C单键,均可自由旋转,产生各种构象。以下仅讨论绕C2-C3单键旋转所产生的构象。(可以看成是乙烷的二甲基衍生物) (1)四种典型构象 反交叉式也叫对位交叉式,顺交叉式也叫邻位交叉式。 (2)构象的稳定性比较 对位交叉式 〉邻位交叉式 〉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 显然,优势构象是对位交叉式。 由C2-C3 σ键旋转产生的构象. 固定C2原子,反时针旋转C3原子,得到以下正丁烷的极限构象. 丁烷的构象(2) 对位交叉 部分重叠 邻位交叉 全重叠 正丁烷构象的模型 (3)丁烷各种构象的能量变化(围绕C2-C3旋转) 其中:A为全重叠;C为部分重叠;B、E为邻位交叉; D位对位交叉。 在对位交叉中,两个体积大的甲基相距最远,能量最低,为优势构象。邻位交叉中,两甲基间的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之和,因此仍有排斥作用;全重叠构象中两甲基处于重叠位置,范德华斥力大,还有C-H键的重叠,故能量最高;部分重叠中有甲基与氢及氢与氢的重叠,能量也较高 稳定性: 对位交叉 邻位交叉 部分重叠 全重叠 分子的构象,不仅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药物的构效关系。许多药物分子的构象异构与药物生物活性的发挥密切相关。药物受体一般只与药物多种构象中的一种结合,这种构象称为药效构象。不具有药效构象的药物很难与药物的受体结合,这样就低效或无药效。例如:抗震颤麻痹药物多巴胺作用与受体的药效构象是对位交叉式。 五、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常压下,1—4个C原子的烷烃为气体;5—16个C的烷烃为液体;17以上C原子的烷烃为固体。 2.沸点(b.p): ①直链烷烃:直链烷烃的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因色散力随分子中碳、氢原子增加而增加) ②支链烷烃:分子量相同的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由于支链存在,分子间接触面积小,色散力变弱)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b.p: 36.1℃ 27.9℃ 9.5℃ 3.熔点(m.p):直链烷烃的熔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熔点不仅与色散力有关,还与 分子在晶格中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分子越对称,排列越紧密,熔点越高) 4.密度:直链烷烃的密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比水轻(<1=)。(分子间力弱) 5.溶解度:烷烃不溶于水和其它极性较强的溶剂。 烷烃溶于苯、乙醚和氯仿等非极性溶剂。 六、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烷烃具有极大的化学稳定性。 2、卤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烷烃分子中氢被卤素取代的 反应。 不同卤素的反应活性:F2 > Cl2 > Br2 > I2 (1)甲烷的氯代 (2)甲烷的氯代历程----属于游离基链反应 A. 链的引发阶段 B. 链的增长阶段 ……………. C. 链的终止阶段 (3)其它烷烃的卤代反应——伯、仲、叔氢原子的反应活性 CH3—H C2H5—H Me2CH—H Me3C—H KJ/mol 435.1 410 397.5 380.7 氯代反应氢原子的反应活性:叔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