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发布:2018-09-02约1.7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分)C(【A项“隽永(jùn)”应为“隽永(juàn)”;“孱孱”应为“潺潺”。B项“慰籍”应为“慰藉”;“宫绦(tiáo)”“宫绦(tāo)”。D项“寒喧”应为“寒暄”;“湔雪(qián)”应为“湔雪 (jiān)”】 2.(3分)C(①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②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③熨帖:指舒服、舒适。贴心:指最亲近、最知己) 3.C(A项搭配不当;“并非是”和“而且是”不搭配,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B项成分残缺,第二个句子缺主语,可在“坐在这辆车里”后面添加主语“的人们”。D项不合逻辑,句中两个“发现、感悟”均需调换为“感悟、发现”) 4.(3分)C(C项是借代,其余是比喻) 5.(3分)C(祥林嫂是《彷徨·祝福》中的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7.(3分 )A(受:同“授”,传授) 8.(3分)D(A项“无”:不论;B项“之”:主谓之间去独的助词;C项“所以”:……的原因) 9.(3分)B(A项“”同“煣”;C项“趣”同“趋”;D项“厌”同“餍”) 10.(3分)C(C为使动用法,其余皆是意动用法) 11.(3分)C(批评士大夫互不相师,不能效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2.(3分) A(A项“去”:距离) 13.(3分)B(B.被。A.①却;②从而,来。C.①因为;②来。D.①的;②代词,它) 14.(1)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师道” “庸”“于”各1分) (2)(只要)有人邀请(他)就欣然前往,到了一定尽兴而醉,并且众人对先生容易相处感到很高兴。(“辄”“乐”“与”各1分) (3)祭奠我时多多备酒,亲属中有人思念我,就用一杯酒来祭奠我就足够了。(“或”“以”“酹”各1分) 15.①才德出众,受人敬仰;(1分)②平易近人,易于相处;(1分)③纵情于酒,随心随性。(1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8分) (1)金石可镂 (2)余嘉其能行古道 (3)泣孤舟之嫠妇 (4)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5)一尊还酹江月 (6)舞榭歌台 (7)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句1分,错一个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1分) 17.(3分)比拟的手法,赋予杨柳以人物的情感,(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在灯光的映衬下朦胧温馨的特点;(1分)烘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愁(1分)。 18.(4分)①对过去美好自由生活的怀恋(追求、憧憬);②反衬自己面对现实生活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1)表明作者现在又回到了现实;(2)无法摆脱现实的苦闷(3)表现了自己当时孤寂的心情。 ①以外部的毫无声息,反衬出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②以“妻已睡熟好久”来表现出作者的寂寥苦闷。 (二)(20分) 20.(6分)①从小受父亲影响,羡慕车把式扬鞭催马的神态;②驾着装满农家肥的马车成功越过冰河,爬上对岸;③帮助集体买到满意的骡马。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在内容上写出了春天农耕时壮丽的景色,凸显出机器时代耕地的气象和效率;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胖舅在农耕时代的不凡事迹的叙述。(每点2分) 22.(4分)①通过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舅驾驶马车越过冰河爬过拐弯段,最后爬上对岸的情景;②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对岸人们的反应,凸显胖舅驾驶马车技术的高超。(每点2分) 23.(6分)①对于机器时代的羡慕和嫉恨;②对自己驾车技术的自豪和满足;③对过去农耕时代的怀念;④对骡马和犁杖的珍藏与欣赏。 (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3条即可) 五、作文(70分)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