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的初步思考.doc

发布:2018-05-27约8.4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的初步思考 芝山一叟?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论述的重要内容。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希望“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2008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将“终身学习”列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中小学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可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党和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广大教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精神的自觉行动。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部在成功实施2007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和2007年暑期教育部援助西藏、新疆教师培训和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三项计划”基础上,组织实施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8〕1号),明确地回答了怎样“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这个问题,答案是“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也就是创新培训模式。 《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出了以下几种培训模式:教育部专项支持和“对口支援”相结合(含集中培训与光盘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送培到省”和“送教上门”等),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卫星电视课程播放与网络在线辅导答疑相结合,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相结合,“送培下省”集中培训。这些培训模式,为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全国各地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008年已经进入新一轮教师培训周期。总结前两轮培训,各级教师培训院校和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1、培训主体方面,以培训院校、培训机构为本位,忽视中小学校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2、培训理念方面,以理论灌输为主,或以案例解读为主,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参训教师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为。 3、培训对象方面,忽视参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在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统一性过强。 4、培训目标方面,目标指向偏于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参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实践能力难以不断提高。 5、培训内容方面,表现为“二统一”:统一教材、统一形式,没有地域针对性,不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参训教师需求的差异性。 6、培训手段方面,多数培训者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培训手段:讲——听(记),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7、培训管理方面,依赖行政组织,强调纪律约束,关注考勤签到,注重结业考试,不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尊重教师管理规律。 ? 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概念的拟定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几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培训主体的培训理念,制约着培训手段的运用和培训管理方式的选择,同时它直接影响着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对培训目标的定位和培训内容的选择等。反过来,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培训目标的定位及培训内容的选择,也间接制约着培训主体所采用的培训手段和培训管理方式。处理好两大方面的矛盾,取得一种平衡,就会保证培训的质量。 培训模式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培训模式。在构建培训模式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培训目标决定了要素的组合方式的选择。需要以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基础,以准确定位培训目标,科学选择培训内容等。 2、可操作性原则。在培训运行上具有程序性和结构性,便于培训主体按步骤、程序组织运行培训,利于培训者选择和实施有效的培训手段和培训管理,从而引导和规范参训教师的学习行为。 3、针对性原则。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