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练习专题5第3课《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练习专题5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五 第3课
一、选择题
1.(2015·湛江)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 B
【解析】 据“由中俄两国始创、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等信息分析可知,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符合题意,故选B项。
2.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旨在( )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答案】 C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不是民间组织,排除B;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排除D。
3.21世纪,我国外交方面的新建树主要有 ( )
①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多次参加联合国的活动
③达成“上海共识”
④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是在20世纪70年代。
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模式
【答案】 B
【解析】 由周边区域国家组织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A不符合题意,C、D表述错误。
5.下列中国外交政策或方针提出或实施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正常关系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B
【解析】 ①首次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②提出于建国之初,③提出于六七十年代,④提出于改革开放时期,故选B。
6.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79年以来”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外交政策。故排除含②的A、C两项,而③的表述又符合1979年后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
7.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1950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1969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对俄罗斯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8.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答案】 D
【解析】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
9.(2015·永州)2015年1月8日至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这次“主场外交”盛会反映出(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