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冲洗的护理》课件.ppt
*******************腹腔冲洗的护理腹腔冲洗是外科手术后的一种常见护理方法,旨在清除手术部位的残留血块、组织碎片和细菌,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腹腔冲洗的定义灌洗向腹腔内注入液体,然后排出液体。清洁清除腹腔内的感染物质、血液、脓液等。手术通常在腹部手术后进行,以防止感染。腹腔冲洗的适应症11.腹部感染腹腔感染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等。22.腹腔积液腹腔积液包括腹水、血性积液等。33.腹腔脏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包括胃肠道穿孔、肝脾破裂等。44.腹腔手术后腹腔手术后可用于预防感染、清除残留血块、促进伤口愈合。腹腔冲洗的禁忌症肠梗阻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冲洗,可能加重肠道压力,导致肠穿孔的风险增加。肠穿孔后,会导致腹腔感染和腹膜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腹腔内出血腹腔内出血患者进行腹腔冲洗,会稀释血液,加重出血。腹腔内出血患者应先进行止血处理,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腹腔冲洗。腹腔冲洗的设备准备冲洗器冲洗器用于灌注和排出冲洗液,应保证无菌状态,并具备恒温功能。无菌手套佩戴无菌手套以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避免污染冲洗液和患者腹腔。无菌敷料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无菌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冲洗液,避免污染冲洗液。腹腔冲洗液的选择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常用的腹腔冲洗液,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平衡盐溶液平衡盐溶液可补充电解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抗生素溶液对于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可选择使用抗生素溶液进行冲洗。其他溶液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选择使用其他溶液,例如葡萄糖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腹腔冲洗液的温度腹腔冲洗液的温度应与人体体温一致,一般控制在37℃-38℃之间。温度过低会引起患者寒战,加重腹腔感染;温度过高会导致患者皮肤灼伤,甚至引起腹腔内脏损伤。因此,在使用腹腔冲洗液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温度,确保符合要求。使用体温计或其他温度计测量腹腔冲洗液的温度,确保温度准确无误。如果温度过低,可用热水袋或温水加热,温度过高,可使用冷水或冰块冷却。腹腔冲洗液的用量腹腔冲洗液的用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腹腔感染的程度以及冲洗液的种类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每次冲洗液的用量为1000-2000毫升,每天冲洗2-3次。1000-2000毫升每次冲洗液用量2-3次每天冲洗次数腹腔冲洗的步骤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手套、铺无菌巾。准备冲洗液、输液器、导管、注射器等。检查患者身份、解释手术过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冲洗液灌注将导管插入腹腔,确认位置准确,缓慢注入冲洗液,观察液体流出情况,控制速度和压力。冲洗液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时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液体淤积。结束冲洗冲洗完毕后,拔出导管,清洁伤口,妥善处理废弃物,记录冲洗液用量、引流液情况。腹腔冲洗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注意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细菌感染,保证患者的安全。控制灌洗液流量控制灌洗液的流速和流量,避免过度刺激腹腔,引起患者不适。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液体积聚在腹腔内,影响治疗效果。腹腔冲洗的并发症11.感染腹腔冲洗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腹膜炎等并发症。22.出血冲洗过程中损伤血管可能导致出血,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33.肠道穿孔冲洗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肠道穿孔,导致腹腔内脏器损伤,需及时手术修复。44.器官损伤冲洗过程中可能损伤腹腔内脏器,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用力。预防腹腔冲洗并发症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操作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细菌感染。密切观察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选择合适的冲洗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并控制好冲洗液的温度和压力。注意冲洗液的容量控制冲洗液的容量,避免过度冲洗,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腹腔冲洗的禁忌症应对措施评估风险患者出现禁忌症,应立即停止冲洗,评估患者状况。例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冲洗,给予氧气吸入。调整方案根据禁忌症原因,调整冲洗方案。例如,患者出现腹痛,应减少冲洗液量,降低冲洗压力。告知患者告知患者禁忌症的原因,并解释调整方案的原因。患者应配合医护人员,避免出现意外。腹腔冲洗的注意事项分析温度腹腔冲洗液温度应控制在37℃-38℃,避免过高或过低。压力冲洗压力要适宜,避免过大或过小,防止损伤肠道。容量冲洗液容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过度冲洗。时间冲洗时间要控制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