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教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溶栓成功的判断 1、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回降大于50%; 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3、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4、血清酶峰提前。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PCI 3、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6-8小时内施行 STEMI 再灌注治疗策略 (一)介入治疗 1 直接PTCA 适应症:STEMI和新出现LBBB,STEMI伴心源性休克,溶栓有禁忌,NSTEMI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血流小于TIMIⅡ级。 2 支架置入 3 补救PCI 4 延迟PCI 溶栓与PCI的选择 直接PCI优于溶栓,但是如果PCI相关延误超过60分钟~110分钟,PCI的优势消失,国际指南建议直接PCI应该在首次医疗接触90分钟内进行球囊扩张。 如果首诊医院不能进行直接PCI,也不能在90分钟内转运PCI,若没有溶栓禁忌证应在30分钟内溶栓;如果存在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可考虑补救PCI。 溶栓 vs 直接 PCI 直接PCI 血流TIMI 3 比例80-90% 再梗死发生率 2% 卒中总发生率 ~ 1% ICH发生率 ~0.2% 受导管室数量限制 白天与夜晚 有经验的手术小组 时间延迟 ( 1h) 溶栓 血流TIMI 3 比例60% 再梗死发生率 ~ 4% 卒中总发生率 ~ 2% ICH发生率 1% 任何地点(院前) 任何时间 所有医生 无时间延迟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四、治疗心律失常 1、室性心律失常; 2、室颤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3、高度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宜用临时 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4、缓慢的心律失常 5、心脏停搏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五、治疗心源性休克 对休克患者应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效果不佳时用辅助循环和外科手术。 六、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 一氧五剂:吸氧 1、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 2、利尿剂;速尿10~40mg, 静脉注射。 3、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4、洋地黄;在AMI的前24小时尽量避免使用。 5、吗啡或哌替啶(度冷丁):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 肿时应用; 七.治疗右室梗死 1、慎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根据左心功能状态补充血容量 八、常用药物: ⒈β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高室颤阈,抗血小板和减轻心脏血管损害,降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 ⒉ 钙拮抗剂: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心律失常,扩血管。 ⒊ ACE-I: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塑、减轻心室过度扩张,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⒋ 极化液(GIK):钾离子在保持心肌细胞极化状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十分重要,保持较高浓度的K + 离子平衡,就能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 。 高浓度极化液:(普通胰岛素20U和10%氯化钾15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和50%葡萄糖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1个疗程。 ) 5、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吡啶。 6、抗凝治疗:肝素(配合溶栓治疗及预防栓塞并发症)。 7、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维生素C、B6,辅酶A,细胞色素C,肌苷等。 8、低分子右旋糖酐:减低红细胞聚积,降低血液粘度。 九、并发症治疗 ⒈ 栓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⒉ 室壁瘤:出现心衰、心律失常时,手术; ⒊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⒋ 心脏破裂:手术。 八、恢复期的处理 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其进行评估。有条件者进行康复治疗。 长期治疗 A.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 Anti-anginals 抗心绞痛 Beta-blocker 预防心律失常 Blood pressure control 控制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 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ing 戒烟 D. Diet control 饮食控制 diabetes treatment 治疗糖尿病 Educatio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