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第一课时课件.ppt

发布:2020-02-25约4.25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走近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读——初步感知 译——把握文意 读——初步感知 师友互助: 用自己的话简略概括故事大意。 译——把握文意 师友互助: 疏通第一、二段。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懂 得了-------------. 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四段 唐雎不辱使命 师友互助: 翻译第一二段 读——感知内容 译——疏通文意(第三四段)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翻译: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以头抢地尔。 泯然众人矣。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懂 得了-------------.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唐雎不辱使命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略概括故事内容。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读——梳理情节 品——人物形象 品——人物形象 读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 读 ,我看到一个 的唐雎。 读 ,我看到一个 的安陵君。 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师友谈本节课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并预习第23课 《战国策》 读——梳理情节 晏子使楚 完璧归赵 图穷匕见 请根据下面不同的性格,设计个性化的人物 语言。夜已深,邻居还在喧嚷,你怎么去劝阻。 A:性格暴躁 B:性格温和 2.练一练: * 唐雎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战国策》 第一课时 制作者:永登八中李小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的文言实词、虚词,体会不同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2.了解《战国策》,了解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赏析品味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作者塑造人物 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人物的对话描写,,特别 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 2.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品味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2.《战国策》简介: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