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生主要问题行为.pptx

发布:2020-02-24约4.94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中小学生主要的问题行为;第一节 抗拒权威;一、抗拒行为;;;二、蔑视纪律和规范;案例:挨了打孩子欲逃学离家出走 9岁的小林从小跟在父母身边长大,小林的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时喜欢和小林讲道理,并早早告诉小林外面社会的规则,要求小林按照父 母的原则来做事情,小林也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有一次,小林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同学的父母投诉到了家里,父母很生气,责骂了小林几句,然后对着小林的脸打了一巴掌。;小林觉得受不了,大叫着说要离家出走,随后拿着书包出门了,小林父母以为小林上学去了,没理会,直到学校老师打电话来询问小林为什么没上学时,急坏了的小林父母才到处寻找,最后在公园里找到了小林。 ;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 1、客观原因 ①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 ,造成儿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伤而出走。 ②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体中用极具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儿童会因为沉溺于这些活动而实际上造成了出走的局面。 ;;;;;;第二节 品行不良;一、偷窃和偷窃癖 ;;案例:一名14岁的女孩竟有“偷窃癖”;;二、轻视学业;案例;经《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测试,小B的智商IQ=101,属于正常;《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敌对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超出正常值,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属于正常范围,不足以证明其患有心理疾病。小B厌恶上学,对上学有关的事也表现出厌恶情绪,这是厌学的泛化现象。结合他在校的表现和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小B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辅导策略 1、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帮助孩子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4、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5、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 ;三、网络成瘾症;案例: 小虎,男性,?13?岁,初一?学生,上网成瘾?6?个月。小虎从小身体健康,未得过什么大病。小学学习很好,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小学期间也间断上网,时间很短。因考上了重点,小虎要求买一台电脑作为奖励,所以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当时正在暑假期间,小虎上网时间逐渐增加,甚至忘了吃饭,而且主要在玩游戏。;开学以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父母加以阻止,并要求他减少上网时间。刚开始一周还能坚持,以后又故态重演,甚至作业不能完成。所以在小虎上网时间过长时,父亲强硬制止,他异常不满,以摔东西、绝食来抗议,最终以父母妥协而告终。以后上网时间更长,父母的阻止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发展到父亲阻止而引来双方动手。而且脾气暴躁、不与父母沟通。;案例: M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放假以来他整天待在家中和电脑做伴,没日没夜地玩电脑游戏。   “他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也不关心家里发生的事情。”m女士说,儿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希望他能去念大专,可跟他商量他也不表态。   ; m女士说,自己在外开店,爱人开了一家工厂,平时两人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儿子沟通,但是现在想和他讲讲话了,儿子却嫌自己烦,什么都不愿意讲。 “一个好好的小孩怎么就变得那么自闭,难道电脑游戏就真的让他满足了?”m女士感到非常疑惑。儿子能够从起床到凌晨上床,一直呆在电脑前面,不做任何其他事情,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能忍着。同学约他出去玩,他也不去。陪他买衣服,他也不买。 ;(一)定义及表现形式 1、定义 “网络成瘾症”也称为“病态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具体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格登博格(1995) ;;(二)网瘾标准 1、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① 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以后还想着它); ②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③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④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⑤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和无助)的方法? ⑥你是否对家人和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⑦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⑧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⑨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 ⑩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2、中国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8年) 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 其次,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 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3、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 4、青少年还未学会正确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