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工商.ppt
第九章反不正当竞争法1竞争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主体在市场上以较有利的价格、数量、质量或其他条件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3竞争存在利与弊两个方面4反不正当竞争法5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在维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模式概括式列举式概括与列举结合式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等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特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是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三)种类⒈仿冒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入误认是他人商品。(4)在商品上仿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天津大湖新鲜食品果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湖橙汁有一种特殊的包装装潢,该产品成为当地名牌产品,拥有一定的消费者群体.天津丽雅日用化工厂生产的“水果精华果王洗发露”仿照了大湖橙汁的包装装潢,使两者的包装装潢非常相似,以致使有些消费者误认、误购和误食.天津电视台告诫市民注意防止误食.A这两种商品并不具有竞争关系,但仍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因而,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的范围。B案例二、不正当竞争行为⒉商业贿赂行为(1)定义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争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以一定的金钱、实物或其他利益收买交易相对人或其他能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2)构成要件A、主体经营者B、故意C、违法秘密给予对方金钱、财物。回扣:经营者在商品购销中,在账外暗中以金钱、实物或其他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案例某经销公司所在地的夏季十分炎热,凉席的销路一向很好。1995年春,该公司购买了一批凉席,准备在夏季卖。但该年夏季气候反常,气温较低,造成了该公司的凉席销路不好,积压在仓库。为了销售积压的凉席,收回资金,该公司用奖励的方法来促销凉席,将购买凉席的价款的10%给与购买者。此时,有一企业招待所采购员李某到该公司购买了100张凉席,其中货款的10%作为该公司给李某的奖励,双方均不入财务帐。后来该公司又用同样方法推销积压的凉席,库存凉席销售一空。该地的工商部门闻讯后前来调查,认为某经销公司的行为属于商业贿赂行为,没收了其非法所的,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价格、使用方法等作令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发消费者产生误购的行为。包括虚假宣传和引人误解的宣传两种行为。“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家”。“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店门上方悬挂写有“店内商品一律贰拾元”的宣传广告一幅,实际店内商品还有29元、35元、58元、46元的商品。公平交易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时,发现位于竹山县城关镇人民路的某服装店,在其服装的吊牌上明显标注有“荣获2006年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荣誉称号。经中央电视台查证:中央电视台从未给任何企业、产品颁发过“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意大利聚脂漆家俱123案例是否要通过宣传,借助于一定的宣传媒介。1侵害的对象不同。前者直接损害竞争对手(被假冒者)的利益,后者一般不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2假冒行为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区别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商业秘密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人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特征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保密性表现0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0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上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0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揭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04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却获取、05使用或揭露他人的商业秘密。06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