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述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这一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国家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结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国家出路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
2.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3.历史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历史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重点讲解近代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和国家出路的探索,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让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民族觉醒与抗争:详细阐述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抗争活动,强调这些运动在民族觉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举例:在讲解鸦片战争时,重点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强调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性,让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开端。
2.教学难点
-列强侵略的本质:识别列强侵略的经济、政治、文化动因,如资本主义扩张、殖民主义政策等,这些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近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分析近代中国在探索国家出路过程中遇到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如保守与改革的矛盾、民族主义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等。
举例:在讲述列强侵略的本质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列强侵略背后的经济动机,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分析列强对华贸易的不平等条约,让学生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在讲解近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时,可以通过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和遭遇的阻力,让学生体会到改革者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处境。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
-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历史文献资料、视频剪辑、网络历史资源库
-教学手段: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近代中国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地图上看到近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代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PPT展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详细讲解这些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列强侵略的本质,如经济动机、政治目的和文化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侵略行为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影响。
-讨论近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保守与改革的矛盾、民族主义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如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成败原因。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人民抗争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学习到什么?”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抗争”,要求结合课堂内容,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提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并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列强侵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他们能够描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关键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如列强侵略的经济动因、政治目的和文化影响,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3.爱国情怀: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和抗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