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下载可编辑
专业文档 精心整理
《 11 拉萨的天空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重点
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学习难点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特色补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初读体会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4.交流: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湛蓝、透亮、高远……)
(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
四、作业设计
1、生字描红、书写。
2、拓展阅读。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11 拉萨的天空 》
第( 2 )课时
三
维
目
标
1、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学习重点
着重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特色补充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读体会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去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A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B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C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D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美丽的、令人神往的、充满魅力……)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理解“圣地的窗帘”。窗帘里面会有什么?
三、课堂小结
1、齐读课文 2、模拟情境。
本节小结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 12 庐山的云雾 》
第( 1 )课时
三
维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特色补充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系在
遮挡?一泻千里?流连往返?幽谷?游览
弥漫?天幕?瞬息万变?马蹄
(2)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