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解读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单元 我上学了 *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不局限在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完整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感受。 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旁白、提示语、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编写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体会角色的变 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2、 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了解学校,喜欢老师同学;能遵守学校的生活常规,知道讲礼貌、 守秩序。 4、 体验学习的乐趣,教育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单元教 学重点、难点 1、 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惜自己的书本。 2、 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 注意课间游戏安全,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4、 放学途中注意安全,不在路上逗留,不跟陌生人走,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5、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先做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个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和不安。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一直是老师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设计“我上学了”这一单元,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尽快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为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为此,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活动主题: “上学去”重在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以及对小学生活的憧憬;“看看我们的学校”重在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消除在新环境下的陌生感,学习利用学校里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逐步适应在新环境下的新生活;“在学校的一天”以铃声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一天中的几个重要时间及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纪律。 四、课时划分 《上学去》 1课时 《看看我们的学校》 2课时 《在学校的一天》 1—2课时 五、案例分享 上学去 教学目标 1、 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 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4、 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 5、 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上学歌》磁带等 1、利用动画演示出现插图 2、根据插图编故事 3、把插图变成趣味横生的小游戏 4、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插图的运用 操作策略 在导入新课时,播放音乐《上学歌》引起学生共鸣。教师以亲切的话语,热情的祝贺小朋友光荣地进入小学,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让学生说说入学时的情景同时,教师可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态度。(P2—3页) 在发放新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认识书本、给新书“穿衣服”、整理书包活动,让学生学会爱护自己的书本,从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P4页) 在参观在自己的教室时,教师可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哪个班的,看看自己的课桌椅等,同时寻找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P5页) 课程表的制作可在学校完成,也可在家和父母一起参与完成,再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互动。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很少,因此在设计课程表时,可以用水果、花朵、卡通形象来代替。(P6页) 评价:以孩子们感兴趣且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笑脸娃娃、五星、卡通贴纸予以评价。 并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的形式。 作业设计 用你喜欢的方式制作一张有趣的课程表。 课程资源的利用 1、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 2、铃声响,进课堂。认真听,仔细想。敢发言,声音亮。努力学,快成长。 看看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知道学校是个可爱 的地方。 2、 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初步学会利用这些 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 4、 知道尊敬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