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机械原理11齿轮系及其设计.ppt

发布:2019-04-25约4.09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5 轮系的应用 2比较 由正确啮合条件知: 由正确安装条件(图示)知: 公式: 注意: 1) 齿数连乘积之比前的“?”号取决于转化轮系中m、n轮 的转向; 2) 轮m、轮n和系杆H必须是同一个周转轮系中轴线平行 或重合的三个构件; 3) nm 、nn 、nH 中,已知值应根据转向相同还是相反 代入正负号,未知值的转向由计算结果判定; 4)无论求解什么,一般应从转化轮系首末两轮传动比 开始求解。 §11-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 复合轮系的组成 H 定轴轮系 + 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周转轮系 复合轮系区分技巧: 先找周转轮系 中心轮 中心轮 行星轮 系杆 本节难点:区分轮系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步骤 (1)正确区分轮系 (2)分别计算传动比 (3)联立求解传动比 Z1 Z2’ Z2 Z3 Z4 H 解:1 区分轮系 周转轮系2′-3-4-H 定轴轮系1-2 例7 已知Z1 = Z2’=20, Z2=40, Z3=30 Z4=80。求i1H 2 分别计算传动比 (1)定轴轮系传动比 Z1 Z2’ Z2 Z3 Z4 H 解:3 联立求解 (2)周转轮系传动比 例10 已知: 齿数Z 及n1的方向. 求: i1H 和 nH 的方向. 解: 1. 区分轮系 1 2 3 4 5 6 7 8 H 9 n1 定轴轮系:1,2,3,4,5,6 行星轮系:8,H,7,9 2.分别计算传动比 (1)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 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 §11-1齿轮系及其分类 §11-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1-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1-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1-5轮系的功用 §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 一、轮系的定义 1. 最简单的轮系——一对齿轮传动 设 d1 = 53.7mm , 则 d2 = i12d1 = 27×53.7 = 1450mm 1 2 1450 rpm 53.7 rpm 镗杆 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被称作轮系 i12 = —— n1 = —— Z2 = —— d2 d1 = ——— 1450 53.7 = 27 n2 Z1 2. 一般轮系——多对齿轮传动构成的系统 1450rpm 53.7rpm 1 2 3 4 5 6 = i12 i34 i56 分步传动 设:i12 = i34 = i56 = 3 设令 d1 = d3 = d5 = 53.7mm n1 n1 n3 n5 n2 n4 n6 = ———— i16 = —— n6 则: d2=i12d1=3×53.7=161.1mm d4=i34d3=3×53.7=161.1mm d6=i56d5=3×53.7=161.1mm 则: i16 = i12 i34 i56 = 3×3×3 = 27 1450rpm 53.7rpm 1 2 3 4 5 6 ● 二.轮系的分类 1 2 3 4 1 2 3 4 1. 定轴轮系 (普通轮系) 所有齿轮轴线均固定的轮系. 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不固定的轮系. 2. 动轴轮系 (周转轮系) 3. 复合轮系 (混合轮系) 由定轴 、动轴或多个动轴轮系组成的轮系. O 3 H 4 5 1 O 2 1 H1 2 3 O 4 H2 5 O 6 定轴轮系 + 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 + 周转轮系 定轴轮系 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 1 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10-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 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从动轮齿数积) (主动轮齿数积) = 齿轮2为中介轮(也称惰轮或过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了首末轮的转向关系。 中介轮(也称惰轮或过轮)的作用 1 2 a方案 1 2 3 b方案 在a方案中 在b方案中 比较两方案可知,中介轮不影响 传动比的大小,但影响转向关系 a 所有齿轮的轴线平行 1 2 4 3 3’ m——所有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2) 多对齿轮啮合 外啮合转向相反 取“?”号 内啮合转向相同 取“+”号 i12=?1/? 2 外啮合: (1) 一对齿轮啮合 i12=?1/? 2 = ? Z2/Z1 内啮合: =Z2/Z1 1 3’ 2 3 4 c 首、末齿轮的轴线不平行 传动比只反映大小,不反映转向关系,即传动比不用“+”、“?”号表示。 b 首、末齿轮的轴线平行 只须用标注箭头的方法决定转向关系 3’ 3 4 ’ 5 4 1 2 关于锥齿轮、蜗轮蜗杆转向关系的确定 1 3 2 H 一对锥齿轮的转向同时指向啮合点,或同时背离啮合点。 蜗轮蜗杆 (转向如图) 蜗轮蜗杆右旋:用右手定则判断Z2转向 蜗轮蜗杆左旋:用左手定则判断Z2转向 2 1 2 1 2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