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科学基础与执行计划.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多样性 2016, 24 (11): 1203–1219 doi: 10.17520/biods.2015313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专题•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 科学基础与执行计划
1 1 2 1* 1 1
米湘成 郭 静 郝占庆 谢宗强 郭 柯 马克平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2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制订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信息。设计一个有效的生物多样性监
测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监测网络的设计框架可分为监测目标、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取样策略、数据采
集和处理、网络维护以及组织工作等几个部分。目前, 国际上已有5个得到广泛认可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包括
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全球森林监测网络、热带生态评估与监测网络、泛欧洲森林监测网络和亚
马逊森林清查网络, 它们的监测目标、监测内容和方法、样地布局及部分监测成果各有特色。我们试图在全国生
物多样性监测、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布局、建设和运行, 形成中国森林生
物多样性监测网(Chinese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Network, Sino BON-CForBio)及其监测规范体系。该网络的
科学目标是, 在全国尺度上研究不同典型地带性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并阐明其
机理、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效应。该网络布局以《中国植被区划》中的森林植被区划成果作为顶层设计和监测
样地选择的核心依据, 设计了4个层级的监测系统; 其监测指标体系以生物多样性核心指标为主, 并结合我国传统
森林群落调查方法进行拓展; 预期建成国家水平上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阐明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和
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效应, 同时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进行有效性监测和验证型监测。
关键词: 监测网络; 设计框架; 顶层设计; 监测规范与体系; 样区布局; 生物多样性核心指标; 有效性监测; 验证
型监测
Chinese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scientific foundations and strate-
gic planning
1 1 2 1* 1 1
Xiangcheng Mi , Jing Guo , Zhanqing Hao , Zongqiang Xie , Ke Guo , Keping Ma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
jing 100093
2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Abstract: Th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