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选择结构程序计》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构思精巧,任务驱动编排;通俗易懂。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突出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 “选择结构”是本套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课时安排为1个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 中职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即现在开设的数学课程中已经有了算法初步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 1.知识与技能:
??? (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 2.情感态度:
???? 通过趣味性教学,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 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 教学关键点: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综合VB的三种程序结构,努力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
?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 师:演示程序实例,猜猜U盘的价格,通过程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师:VB程序设计实例(求数的绝对值)──屏幕演示。
? 师生交流:讨论程序中的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求输入数值的绝对值
? Dim A As Integer
? A = Val(text1.text)
? If A = 0 Then Print Y=;A ?Else Print Y=;-A
? End Sub
?
引出知识点:通过实例展示分析,引出在VB中If语句的基本用法。
?
语法1 If?条件 Then语句1 Else语句2 屏幕演示,师生互相讨论。
师:
1.关键字:if then else end if
2.条件是关系表达式或者是逻辑表达式,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例:A0;A0; A Mod 2=0 语法2 If?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 If ? 三、练习反馈,应用拓展──屏幕演示
? 练习任务: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并求出对应的三角形面积。
? 1.算法分析(师生互动)
? ①输入三条边(定义变量);
? ②判断这三条边是否能构成三角形(生:依据);
? 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生:(P=A+B+C)/2; S=SQR(P*(P-A)*(P-B)*(P-C));
? ④输出:三角形面积S?或不能构成三角形。
? 2.程序设计
? 师:程序界面设计──屏幕演示。
? 3.程序代码编写,解决问题(上机实践)
? 师生互动:学生编写程序代码,教师指导教学。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a,b,c,p,s As Single
? a = Val(text1.Text)
? b = Val(text2.Text)
? c = Val(text3.Text)
? p = (a + b + c) / 2
? If a + b c or b + c a or c + a b Then
? s = 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