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溶解度教学案第二课时.doc

发布:2016-04-13约4.4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2《溶解度》教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 :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中的溶解能力。 (2)溶解性的强弱用_____表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注意:通常以室温时(20℃)固体的溶解度为标准判断的溶解性,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没有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做“不溶”物质。 练习:将下列物质的溶解性填在表中 碳酸钙 氯酸钾 氯化钠 硝酸钾 熟石灰 20℃时固体的溶解度(g) 0.0013 7.4 36 31.6 0.0165 溶解性 3.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决定因素:____和____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____。一般固体物质的____越高,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溶解度表: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阅读p36溶解度表9-1,完成下列内容。 ①NaCl在20℃的溶解度是____,在100℃时的溶解度是____; KNO3 在20℃的溶解度是____,在100℃时的溶解度是____。 ②溶解度为41.4g时,NH4Cl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____; ③表中四种物质都是____溶于水的物质。 ④表中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⑤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_____。 ⑥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的情况可能出现在______温度范围内。 ⑦将60℃的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析出晶体较少的是____。 (2)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二、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讲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______,一定___时溶解在______水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气体的体积。例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2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15,气的溶解度为0.031。 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指的是氮气压强为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元素有关? (1)决定因素:____和____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 思考: 1.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4.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例如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例如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例如_____。 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E.把固体研细 F.搅拌 G.振荡 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3)在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A、B、C三种饱和溶液,其中以_____为溶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大。 (4)M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t1=20℃,则属于易容的物质是__________。 7.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  ) A.100g水中    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 D.36g为最大量 8.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 A.变小     B.变大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