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782-2013 布氏白僵菌粉剂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05约3.2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00.10B65

备案号:37440-2013

吉林

DB22

方标准

DB22/T1782—2013

布氏白僵菌粉剂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owderproductionofBeauveriabrongniatii

2013-04-01发布2013-06-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178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军、陈玉宝、王有菊、王江、李茂军。

DB22/T1782—2013

布氏白僵菌粉剂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布氏白僵菌一级菌种生产,二级菌种生产,菌剂生产,菌剂干燥、粉碎、包装、储藏,及质量检验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布氏白僵菌粉剂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64-2010球孢白僵菌粉剂

NY/T883-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布氏白僵菌beauveriabrongniatii(Saco.)Petch

又名卵孢白僵菌,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分类上属于真菌门(Eumycot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ceae),丛梗孢科(Moniliaceae)、

白僵菌属(Beauveria)。

3.2

原种stockculture

习惯上称“母种”,由固体培养基培养保藏的原始纯化菌种。

4一级菌种生产

4.1培养基

马铃薯200g切块(1cm×1cm×1cm)煮沸30min,过滤,取滤液,定容至1000ml,加入琼脂20g,全部溶解后加蔗糖或葡萄糖20g、牛肉膏1g、蛋白胨1g,煮至完全融化;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解pH至5。

4.2分装

按每试管10ml定量分装至20mm×200mm试管中;用纯棉棉塞封盖试管口,松紧适度。

2

DB22/T1782—2013

4.3灭菌

试管直立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温度121℃~126℃,压力0.1Mpa~0.15Mpa,时间30min。

4.4摆制斜面

灭菌后,在无菌室的桌面上立即摆放斜面,原则是在培养基不湿棉塞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培养基的斜面长度;斜面培养基凝固后即可接种。

4.5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取下原种试管和一级斜面培养基试管棉塞,酒精灯火焰烧灼试管管口3s~5s,用无菌接种针挑取原种25mm2~50mm2,接种于一级斜面培养基上,用接种针轻轻来回拉动2次~3次,在酒精灯火焰前,用原棉塞封盖试验管口。

4.6一级菌种培养、保存

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d~12d,观察剔除污染试管;保存在4℃~5℃冰箱中备用。

4.7菌种复壮

4.7.1复壮条件

复壮条件应参照NY/T883-2004中4.1.5条执行。

4.7.2复壮方法

在暗室,30W紫外灯,距菌种表面30cm,照射30min,保持黑暗24h,重新接种。

5二级菌种生产

5.1培养料配制

按麦麸、稻糠和谷糠5:3:2的比例混合,用0.1%KmnO?水溶液按与培养料质量比1:1的比例搅拌均匀。

5.2分装

将培养料装入600ml普通培养瓶,装瓶至容积的2/3,用耐高温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口。

5.3灭菌

灭菌温度121℃~126℃,压力0.1Mpa~0.15Mpa,时间30min。

5.4接种

灭菌12h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接种针,按每支一级菌种试管接7瓶~9瓶的数量,将一级菌种迅速移至二级瓶中,并封盖。

5.5振荡

接种后振荡,使培养料均匀散开并使菌种均匀分布于培养料内。

5.6培养条件

3

DB22/T1782—2013

在无阳光直射,23℃~25℃的条件下培养8d~10d。

6菌剂生产

6.1消毒

培养室按5g/m3高锰酸钾加10ml福尔马林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12h;培养盘及塑料薄膜浸入0.1%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1h,擦拭干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